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酒類品評也是中國傳統酒文化的一部分

    2015-12-28 11:53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酒類品評主要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來鑒別白酒質量優劣的一門檢測技術,它是判斷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又是決定勾兌調味成敗的關鍵,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的儀器可以取代,無論在國內外,都是鑒別白酒質量的重要依據。但作為中國消費者不能只知其重要性,而忽略了酒類品評自身就是中國傳統酒文化的一部分!

    評酒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說它是一門技術,是因為我國和世界各國一樣,都要采用理化鑒定和感官鑒定兩種方法來對各種飲料酒進行品評;說它是一門藝術,是因為不同酒的色、香、味、體所形成的風格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飲"。加上酒是要求生命自由地、狂放地、藝術地表現在具體人身上,則對不同層次的藝術修養所帶來的藝術感覺更是千姿百態,奧妙無窮。

    當然,只有能夠領略這種奧妙的人,才能談得上評酒。倘若嗅到酒氣就退避三舍,只能說老天沒賜予他這份福分。《漢書·食貨志》稱酒為“天之美祿”,祿者, 福也,不能享受這份福的人,自然也就沒福了。但是, 縱然是有福之人,不擇其香,不辨其昧,不思其品,不探其趣,來者不拒,只顧牛飲,地瓜干子酒也喝,藥用酒精兌白水也解饞,喝不出藝術的感覺,喝不出品位, 似乎又是一種悲哀了。

    蘇軾《書東阜子傳后》中自述:“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這是他對自己酒量的一種評估,又說“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是說他對酒的喜歡程序,既沒酒量,又如此熱衷,當然是對酒趣一一其中包括品評這種體現酒文化的癡情了。宋代詩人范成大也曾說: “余性不能酒,士友之飲少者,莫余若。而能知酒者,亦莫余若也。口敢下“知、酒”的斷言,評酒自在其中了。

    評酒的歷史在我國源遠流長,不少古代文人學士寫下了許多品評鑒賞美酒佳釀的著作和詩篇。明·袁宏道的《筋政》中說:“凡酒以色清味冽為圣。色如金而醇苦為賢,色黑味酸國離者為愚。以糯釀醉人者為君子,以臘釀醉人者為中人,以巷醒燒酒醉人者為小人。”清朝梁紹圭《兩般秋雨庵隨筆》中對酒品的香、昧、色等方面均有精辟的品評論述。說明評灑在我國古代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這一古老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先后舉行了四屆全國評酒會議,對提高我國飲料酒的產品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前面提到的評酒的理化鑒定法,是借助于各種科學儀器進行化學分析,準確地分析出不同酒類的組成成份,運用數字結果及互相比較,說明不同成份的數量對酒的品質關系,鑒定出對人體有害的成份的數量是否超出衛生標準。

    感官鑒定就是通過人的感觀來對酒品進行鑒定。飲料酒是一種具有色、香、昧的味覺品,僅靠儀器的測定數值是不能全面地評價酒的品質優劣的。比如有的酒品在理化分析的數據方面,組成成份十分接近,而在風味上卻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這是因為一種酒品的獨特風格的形成,不僅決定于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于它們之間的協調、平衡、襯托、緩沖、掩蓋等關系, 而感官品評則正是綜合的復雜反映。

    白酒品評對于鑒別白酒質量非常重要,因此,也要求評酒員在酒文化知識、以及經驗上具備一定的水平,更需要在酒類品評知識上有很深的理解!

      關鍵詞:酒文化 酒評  來源:中國酒志網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达州市| 牡丹江市| 和林格尔县| 邵武市| 洪湖市| 彭阳县| 龙胜| 莲花县| 池州市| 芜湖市| 道真| 五指山市| 定西市| 永平县| 射阳县| 郓城县| 定西市| 金山区| 马鞍山市| 修文县| 荔浦县| 海南省| 龙江县| 呼伦贝尔市| 嵊州市| 富阳市| 蒙山县| 常山县| 高要市| 黑河市| 长岛县| 元朗区| 葫芦岛市| 衡阳县| 绥江县| 贵定县| 屏东县| 扎鲁特旗| 宁阳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