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wǎng) > 酒文化 > 酒生活 >

    白酒四大香型的釀造工藝由來

    2018-11-19 09:05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我們中國的白酒有12種香型,其中最受廣大消費者愛好的有幾種,屬于比較主流的香型。白酒香型的不同,往往與產地不同密不可分。

    白酒是一種有很強地域特征的“土特產”。因而,白酒發(fā)酵容器就是不同產地因地制宜的產物。

    在發(fā)酵時,清香型白酒用的是地缸,濃香型用的是泥窖,而醬香型用的是石窖,都是發(fā)酵,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站

    首先來說說山西的酒,山西那個地方,冬季干冷、春秋溫差又大。這樣的環(huán)境,發(fā)酵的容器直接放在地上,根本沒法控制溫度,釀不成酒。

    那怎么辦?山西人想了個招,在地上挖個大坑,然后把缸放進去,缸與缸之間可以灌水,天太熱就灌涼水降溫,天太冷就灌熱水升溫。這樣保持溫度,白酒才能釀成,而出來的口味,就是清香型的。因為用缸發(fā)酵,受微生物影響少,味道“清冽凈爽”。山西的汾酒就是代表作。

    再往南走,到陜西。據(jù)說,清香型白酒的釀造技術傳到陜西后,當?shù)厝饲遑?釀酒的買不起缸。想想,要不直接地上挖個坑,在坑里發(fā)酵試試?于是陜西人挖了坑,把內壁糊上黏土防止?jié)B水,然后直接在里面發(fā)酵。結果他們還真把酒釀成了。

    但是,問題來了。用泥窖發(fā)酵,微生物要比用缸發(fā)酵多很多,而泥窖中的乙酸菌和丁酸菌,正是產出濃香主體風味的兩種微生物。所以以“西鳳”為代表的陜西酒,難免會有濃香風味。但人家想追求的,還是清香的口感,這些微生物“破壞”了清香的口感,太煩人。于是陜西人每年都“毀窖”一次,把土窖泥挖掉一層,避免微生物繁衍壯大。

    就此,復合清香和濃香風味的“鳳香“就誕生了。

    再往南去,是溫潤多雨四川。白酒發(fā)酵技術傳到這里后,人們也有樣學樣的“毀窖”,但是那里濕潤溫和的氣候,簡直太適合微生物瘋狂繁衍。不管怎么換土,就是阻止不了微生物的壯大。而多樣的微生物,也造就了豐富的香味。時間長了,四川人也不換窖池的土了,更是習慣并愛上了這種復雜的香味。

    四川隔壁,就是高山悶熱的貴州了。貴州山多水多,就是土地少。這里到處都是石頭,想挖個泥窖都不容易。于是當?shù)厝司偷厝〔模诤舆吅訛┯型恋牡胤剑檬^壘起窖池四壁,然后保留一個泥地,就是常說的“石壁泥底”。這樣的窖池還能防止河水侵蝕崩塌。

    而當?shù)氐奈⑸铮人拇ǖ倪復雜。雖然每年會用碳在石窖里燒一遍,來控制微生物的過度發(fā)酵,但依然造就了醬香酒,香味豐富到連科學家都鑒別不出來。當然,醬香酒的工藝也不同其他香型,這更造就了醬酒的獨一無二性。

    從窖池的例子,我們就能從一個角度來看出,不同地域,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的不同,最終形成了略有不同的釀酒工藝。

    此外除了窖池,當?shù)氐乃|的區(qū)別、用曲的差異、當?shù)蒯劸妻r作物的區(qū)別等一系列因素,都決定著釀出來酒的口感會大有不同。“南橘北枳”,同樣的樹在不同的環(huán)境還會結出不同的果子,何況是如此復雜的釀酒。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壺中歲月  佚名
      (責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葡萄酒貯藏須知
    • 下一篇:知識帖:葡萄酒中的多酚是什么?
    • 商業(yè)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北宁市| 阿克| 咸阳市| 宣武区| 濮阳县| 饶平县| 元朗区| 张家口市| 察雅县| 万载县| 苗栗市| 安乡县| 锡林浩特市| 平湖市| 扬中市| 金溪县| 泾源县| 友谊县| 修文县| 佛冈县| 高碑店市| 望奎县| 图片| 怀安县| 安平县| 五大连池市| 多伦县| 尼木县| 定日县| 信阳市| 富阳市| 文山县| 锦州市| 长垣县| 和田县| 河北省| 西安市| 黔西县| 德保县|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