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飲酒在于使人快樂” 思想圣人莊子的飲酒之道

    2016-11-07 09:34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莊子的典籍幾乎沒有莊子飲酒的記載,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難道真的滴酒不沾?非也,雖沒有記載,但論述不在少數,如莊子所說的“飲酒以樂,不選其具”,更是深刻闡述了喝酒的目的性。

    忠貞以攻為主,飲酒以樂為主

    其實這個觀點還頗有點如今90后的風格,怎樣都無所謂,應當保持自己天賦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俗所拘束,飲酒就是為了快樂!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認為飲酒目的在于禮儀需要,《禮記·禮運》曰:“禮之初,始于飲食”。莊子則另有高論,《莊子?漁父》云:“忠貞以攻為主,飲酒以樂為主”,甚至“飲酒以樂,不選其具”。

    飲酒“三部曲”

    《莊子葉公子高問使齊》將飲酒比處事,并談到飲酒者的“三部曲”:“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意思是說,嚴格遵循禮儀飲酒的人,開始時規規矩矩,到后來常常就一片混亂,大失禮儀;酒喝到過量時則忘記一切凡事,放縱無度?梢酝葡耄f子對于這種飲宴場面已經司空見慣。飲酒之后,人們忘記了彼此的隔閡和矛盾,表達真實的情感,這正是酒的神力所在,也是酒得以長盛不衰的秘訣。

    莊子云:“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人只有遵循自然的規律和法則,才能實現精神的逍遙和自由。

    醉者神全

    《莊子達生》談飲酒的妙用,提出了“醉者神全”的觀點。莊子云:“夫醉者墜車,雖疾不死”。人們在醉酒之后,他的精神無限集中,生死榮辱所有世俗的繁累都不能進入精神之中,即使遇到危險也不會懼怕。即使從車子上摔下去,也會毫發未損。

    醉酒后精神越發高漲,思路更加狂放,更為接近精神的真實狀態,以至于“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并由此得出結論:“彼得全于酒,而況得全于天乎”?(《莊子·達生》)飲酒能夠讓人超脫凡俗,實現精神的保全凝聚。從這個角度來說,莊周夢蝶很可能就是酒后莊子精神逍遙的產物。

    莊子之酒道

    后世文人競相仿效法莊子的酒道,以飲酒實現個人精神與創作的升華。有道是“十詩九言酒,無酒不成詩”。蘇軾有感于心,亦云:“惟有醉時真,空洞了無疑。墜車終無傷,莊叟不吾欺。”辛棄疾則有“醉時拈筆越精神”的警句,無不體現出“醉者神全”的精神。

    莊子在《莊子?雜篇?寓言重言卮言》中提出的“三言”歷來為人津津樂道。“卮”是古時的飲酒器,形制酷似酒杯。“卮言”,不就是酒后之言嗎?無論是“重言”、“寓言”還是“卮言”,莊子都是從“無己”、“無功”、“無名”的精神狀態中表述的,這是酒后思維噴張的必然現象。“卮言”實在是酒后自我精神的自由流露,即酒后隨著主觀意識而毫無節制、發自自然的思想言論,“因以曼衍,所以窮年”。

    故后人常用卮言,作為對自己著作與文章的謙詞。“卮言”乃飲酒后個人思想最為本真的流露與釋放,這才是語言應該有的表達。所以莊子認為酒后的話才是本真的,才符合自然之道,才可以統領其它言論。

    與莊子飲酒之道不謀而合的還有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這個說法與以孔子為代表的酒禮習俗相比較又是一種新的酒文化觀念?v觀整個中國的酒文化之路,都不能不提莊子的飲酒之道。

      關鍵詞:酒文化 莊子  來源:中國酒志網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安阳市| 巫山县| 丹棱县| 东至县| 石阡县| 安宁市| 称多县| 旬阳县| 城固县| 大埔区| 墨玉县| 理塘县| 嘉鱼县| 甘孜| 资中县| 大安市| 德保县| 高邑县| 若尔盖县| 葫芦岛市| 涿鹿县| 远安县| 沂源县| 车致| 综艺| 禄劝| 海晏县| 江油市| 沂源县| 西充县| 淮北市| 衡南县| 会昌县| 周至县| 玉环县| 永丰县| 莒南县| 贺兰县| 洛扎县|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