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釀酒葡萄來源于同一祖先 這是真的嗎?

    2018-10-16 08:12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赤霞珠、西拉、美樂、黑比諾……看起來它們形態各異、差異巨大,但事實上,這些釀酒葡萄近乎全都源于同一個祖先,那就是——歐亞種葡萄(V.vinifera L.)。然而,這還要從遠古時期說起……

    很久以前,大陸的分離使得廣闊的、連片的陸地被分割成幾大塊陸地,再加上第三紀上新世(Pliocene)的冰河期中冰川的侵襲,所有分布于歐洲北部的葡萄種中,V.teutonica及其他近似美洲葡萄的種幾乎在歐洲絕跡,只剩下了較多的生長于歐洲南部的V.silvestris,這就是現在普遍栽培的歐亞種葡萄(V.vinifera L.)的始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但在北美和東亞,由于冰河侵襲范圍較小,所以在第三紀保留下來的很多葡萄種得以延續至今,形成了很多美洲和東亞葡萄。

    這些由其原始祖先形成的長期以來生存在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的葡萄逐漸了許多種群——它們或由于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滅亡,或逐漸適應環境而成為新的種群。

    從結果來看,也正是由于葡萄屬的幾乎所有種都來源于同一祖先,所以它們會具有很多的相同性狀,種間也更易于雜交,同時嫁接親和力較強。只是由于大陸分離和冰河的影響,才使不同的種在自然分布和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和適應性上有了較大的差別,即歐洲種群、美洲種群和東亞種群,這是長期適應其原產地生態條件的結果。

    但是廣泛用于生產及最早用于栽培的當屬歐亞種葡萄(Vitis vinifera L.),它的野生種分布于中南歐、北非及西亞等地,也是當今近乎所有釀酒葡萄的共同祖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通過收集、整理、栽培、馴化而使之成為栽培種(即人為的活動和選擇使野生種逐漸成為栽培種),并隨著人類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而逐漸擴展到全世界。

    此外,還有一些葡萄品種學家相信——第一批歐亞種葡萄是紅葡萄,之后由于自然變異才出現了白葡萄。舉個例子,黑皮諾(一種紅葡萄)、灰皮諾(Pinot Gris,一種粉灰色的白葡萄)和白皮諾(Pinot Blanc,一種白葡萄)就擁有相同的DNA。

    但總而言之,還是要感謝歷史的變遷能留下這么多險些與我們失之交臂的釀酒葡萄,讓我們能盡情地享受美食美酒!

      關鍵詞:酒文化 葡萄酒 酒常識  來源:葡萄酒評論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海南省| 平陆县| 乌恰县| 开封市| 江阴市| 清流县| 延寿县| 霍山县| 巴林右旗| 本溪市| 松原市| 安康市| 周口市| 博野县| 陆川县| 洱源县| 乐亭县| 缙云县| 铜山县| 青浦区| 沂水县| 上杭县| 池州市| 磐安县| 龙胜| 宜城市| 姜堰市| 沾益县| 绍兴县| 昭通市| 嵊州市| 兴文县| 平湖市| 简阳市| 阳山县| 湄潭县| 云林县| 沽源县| 云阳县|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