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七十年代五糧液的基本特征!

    2020-08-18 09:38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我們國家曾進行過五次國家級名酒評選活動,其目的是加快技術進步,提高酒的質量。

    第一次全國評酒會于1952年在北京召開,由中國專賣實業公司主持,共評出八種國家級名酒,其中白酒四種、黃酒一種、葡萄酒類三種。

    第二次全國評酒會于1963年在北京召開,由輕工業部主持,并首次制定了評酒規則,共評出國家級名酒十八種。其中白酒八種、黃酒二種、啤酒一種、葡萄酒類六種、露酒一種。

    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于1979年在遼寧大連舉行,由輕工業部主持,共評出十八種國家名酒。

    第四次全國評酒會于1984年在山西太原舉行,由中國食品協會主持,共評出國家名酒二十八種。

    第五次全國評酒會于1989年在安徽合肥市舉行,從白酒中評出17種國家名酒。其它酒類未評。

    五糧液在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中均被評選為國家級名酒,七十年代五糧液入選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被評為八大名酒,獲得“優質”獎章,此后生產帶有“優質”獎章的五糧液,俗稱“優質五糧液”。

    七十年代的五糧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2012年9月,在北京嘉里酒店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產于1971年12月的紅旗牌五糧液拍得161000元。那么七十年代的五糧液有哪些特征呢?今天小酒瓶給酒友們分享的就是七十年代五糧液的年代特征,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個時代五糧液的風采吧!

    七十年代五糧液主要為前期的“紅旗牌”與中后期的“長江大橋牌”,紅旗象征著火紅的年代,而南京長江大橋在新中國發展史和中國橋梁史上更有劃時代的意義。

    長江大橋牌五糧液主要特征

    規格:度數為60°,容量有250ml、500ml。

    時間:1973—1980年。

    正標:沿用紅色與金黃主色調,商標上部分是圓弧造型,有“長江大橋”四個字及圖案,有“注冊商標”標志。中間是醒目的“五糧液”三個大字。

    瓶型:改為圓弧形瓶,瓶底整體凸出一圈。瓶體與頸標連接處的玻璃上有一圈花紋圖案。

    封口:有紅色和白色瓶蓋,封口的膠套也對應這兩種顏色。

    頸標:通用“中國名酒”標簽。

    這一時期五糧液還有瓦楞紙的外包裝盒。

    外銷“長江大橋牌”特征

    酒標外形不變,底色改為白色和鍍金色,與內銷的紅色差別明顯。“五糧液”三字更接近手寫體,與內銷商標不同。商標上印有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湖北省公司出口,是70年代外銷五糧液的鮮明特征。酒標文字都有對應的英文,生產標注“四川宜賓酒廠”。俗稱“白長江大橋”。

    紅旗牌五糧液的主要特征

    規格:度數為60°,容量有250ml、500ml。

    時間:1971—1973年。

    正標:與60年代相比,酒標明顯變小,以紅色為主體,布滿于酒標的放射狀“金色光芒”沒有了。正標上部是飄揚的紅旗圖案,中間部分“中國”與“名酒”分列在“五糧液”兩側。正標背面有藍色油印的生產日期。

    瓶型:沿用了60年代蘿卜樣的鼓型瓶以及細圓柱型瓶,酒瓶白凈、透明、整體均勻。

    封口:紅色塑料蓋,覆膜膠套一般也為紅色。細圓柱瓶為木塞。

    頸標:有兩種,標有醒目文字,一種沿用“中國名酒”字樣,另為“為人民服務”。細圓柱瓶60年代的頸標“交杯牌”被替換。

    好了上面就是小酒瓶給酒友們分享的七十年代五糧液的年代特征,酒友們還了解七十年代五糧液的哪些特征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討論!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酒評網  小酒瓶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额尔古纳市| 英山县| 长阳| 隆子县| 武功县| 松原市| 仁怀市| 博客| 正阳县| 贵阳市| 南投县| 新晃| 葫芦岛市| 济南市| 泌阳县| 鸡西市| 安丘市| 怀宁县| 盖州市| 青神县| 富顺县| 孝义市| 香格里拉县| 都匀市| 科技| 会同县| 康保县| 西丰县| 宣恩县| 清原| 元氏县| 临海市| 南召县| 莆田市| 遵化市| 和政县| 崇义县| 安泽县| 小金县|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