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從陶罐到玻璃瓶 葡萄酒瓶到底經歷了什么?

    2018-07-24 08:23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在品嘗一瓶酒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各式各樣的酒瓶。酒瓶與酒相伴而生,然而我們大部分人對酒的了解要遠遠多于盛酒的容器——酒瓶。關于葡萄酒瓶,你又知道多少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奎弗瑞陶罐

    格魯吉亞的奎弗瑞陶罐(Qvevri)是目前已知最早用于盛裝葡萄酒的容器,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奎弗瑞是一種蛋形的大型陶罐,沒有握柄,不易運輸。

    陶罐具有透氣性,這意味著酒液在發酵和熟成的過程中都會接觸氧氣,氧化程度高,釀出的葡萄酒顏色也會更深。在發酵和熟成葡萄酒的過程中,奎弗瑞會被埋在地下。這一做法在格魯吉亞延續至今。

    雙耳瓶

    羅馬人對陶罐進行了改造,發明了雙耳瓶(Amphora)作為儲存、運輸葡萄酒的器皿,并將雙耳瓶推廣開來。

    當年凱撒大帝率軍出征高盧,一路用葡萄酒搞賞軍土,提振士氣。20世紀,有人在法國南部的Narbonne市一個古羅馬軍營遺址處進行發掘,揭開一座小山的表土層后赫然發現,所謂的"山"其實是用數萬個雙耳瓶堆出來的。由此可以看出當年的羅馬大軍消耗了多少葡萄酒。

    雙耳細頸瓶雖然外形不錯,但是出奇得沉重,運輸不便,而且粘土材料影響酒的味道。

    橡木桶

    公元2世紀,橡木桶逐漸取代陶罐,成為主流。

    古羅馬探險家普利尼(Pliny)探古高盧時發現這里的人使用木桶來運輸啤酒和水。后來他把這一"新鮮"工具介紹到羅馬,由于其材料易得、方便運輸的特性,很快在羅馬傳播開來。羅馬商人開始用這種木桶代替雙耳瓶,進行貿易運輸。到了公元前3世紀,雙耳瓶終于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實現了一"桶"江山。

    橡木所具有的透氣性可以使酒液發生適當的氧化效應,從而使葡萄酒口感更加圓熟飽滿,烘烤過的橡木還會為葡萄酒帶來獨特的香氣。同時,橡木桶營造的微氧環境有利于色素和單寧的聚合反應,使酒液的色澤更加鮮明和穩定。

    自此之后,橡木桶用于陳釀葡萄酒的傳統也就開始了。

    玻璃瓶

    一直到17世紀,隨著玻璃制作工藝的成熟,玻璃瓶才成為儲存葡萄酒的首選方式。

    璃瓶與軟木塞的結合意義重大,自此以后,葡萄酒可以長期儲存而不變質。有人甚至認為,玻璃瓶與軟木塞的結合對于儲存葡萄酒的重要性,其意義不亞于保存人類文化的印刷術的發明。

    而時至今日,玻璃瓶仍為我們最常見的葡萄酒容器,除了歷史傳統的因素外,玻璃瓶自身的優越性也是不可忽視的。玻璃瓶穩定性極佳,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并且玻璃瓶與橡木塞能完美融合為葡萄酒提供瓶中陳年的魅力。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葡萄酒研究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德保县| 凤翔县| 金山区| 怀宁县| 沙坪坝区| 琼结县| 潜江市| 道真| 宝丰县| 东莞市| 镇巴县| 张掖市| 金堂县| 阳西县| 琼结县| 寿光市| 全椒县| 阳山县| 兰坪| 临湘市| 汾西县| 黄石市| 左云县| 汉沽区| 宜春市| 泗洪县| 南江县| 五莲县| 大新县| 清远市| 吉木萨尔县| 尤溪县| 城步| 宜春市| 临猗县| 云南省| 金平| 武穴市| 于田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