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葡萄到底怎么種?酒農也可以做廠長!

    2016-09-27 10:42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正值葡萄收獲季節,全國各地葡萄產區的葡萄采摘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縱觀各地都選擇舉辦葡萄采摘節,或者開發酒莊旅游等的工作來促進葡萄的銷售。這些多種多樣的葡萄采摘節或者旅游項目無疑對葡萄的銷售和葡萄酒文化的傳播有很積極的作用。

    兩個要素

    但在利用這些方法進行葡萄銷售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得更長遠的一些,那就是中國(釀酒)葡萄種植產業未來的發展。對葡萄原料來說,最重要的兩個要素一個是成本,一個是質量。而這兩個要素正是葡萄種植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國釀酒葡萄種植產業長期存在著“訂單式”的生產模式,即葡萄原料由農民分散種植,廠家收購的模式。但是,這種依然存在的生產方式無論是原料的成本還是質量都無法保證。而且,這種典型的小農經濟模式對于天災和外來事物沖擊的抵抗力很弱。

    “大工業化”的集成效應

    葡萄原料對葡萄酒品質的影響決定了企業必須把原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各大國產葡萄酒企業早早就建立各自的葡萄種植基地,大工業化的生產和先進釀酒技術和人才的引進,解決的正是成本和質量問題。

    單門單戶的葡萄種植將被淘汰,規模化、合作化、科學化才是未來的趨勢。

    酒莊旅游、葡萄酒節可以作為發展過程的助力,但從本質上,葡萄才是發展的核心要素,當酒莊游、葡萄酒節成為習慣,每個酒莊都有這些項目的時候,誰能更突出?當然是葡萄質量更高的,規模更大的,有自己品牌和影響力的。

    這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將小農經濟模式下面臨的危機分擔到集體身上,對外界的沖擊有更強的抵抗力。

    酒農通過聯合起來進行規模化種植,與酒廠聯合起來,進行大工業化生產,不再做那個只看著自己葡萄收成的小農民,而是要當個運營葡萄酒的廠長。

    走大工業化道路的過程,也是培育品牌的過程。每個產區開發培育擁有自己特色的葡萄品種,以產區為單位,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精細化”的小眾路線

    大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正是中國葡萄種植的一種發展方向。另一種則是從質量入手,精耕細作,走精細化的道路,精品酒莊正是走了這條路。

    兩種模式都為葡萄產區果農的發展指出了方向,但精細化的發展對于現階段的農民來說難以實現,主要是技術水平達不到。更何況,就算有相應的技術能夠培育出高質量的葡萄,在品牌培育方面跟不上,也只能面臨高質低賣或者高價賣不出的困境。

    既然做不了精品酒莊主,那就當個廠長過過癮吧!

      關鍵詞:葡萄 管理  來源:葡萄酒研究  陳默
      (責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以茶代酒是怎么來的?
    • 下一篇:關于白酒儲藏的四大誤解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通海县| 林口县| 衡水市| 新安县| 江永县| 黄石市| 咸宁市| 太仆寺旗| 四子王旗| 龙南县| 博客| 进贤县| 孟村| 乌拉特前旗| 桓台县| 仙桃市| 太白县| 桦甸市| 平湖市| 德兴市| 鹤峰县| 夏邑县| 兴国县| 阿鲁科尔沁旗| 张家界市| 响水县| 西吉县| 临洮县| 衡南县| 旬邑县| 通城县| 博兴县| 寿阳县| 萨嘎县| 贺兰县| 卓资县| 望谟县| 华阴市| 拉孜县|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