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wǎng) > 酒文化 > 酒生活 >

    老八大與新八大背后的故事

    2017-06-22 08:53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意義重大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

    1979 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在大連召開,彼時中國釀酒業(yè)在歷經(jīng)文革磨礪和陣痛后,終于看到了希望。

    由于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多種香味白酒混評,以致于香氣大的酒體占盡優(yōu)勢,最終茅臺酒只能屈居第五,這樣的評比結果引起國內嘩然。在第三次評酒會上,第一次按香型進行酒類評比。

    老酒收藏什么是香型?

    有關香型與酒的關系,并非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我們是先有了酒,然后發(fā)現(xiàn)了酒與酒之間香味、口感的差別,從而產(chǎn)生不同香型的概念。而“香型”這一專業(yè)名詞的誕生,是為了評酒會評選方便。

    酒的原料、工藝、儲存等因素導致不同地域、不同品牌的酒會產(chǎn)生不同風格;如此一來,將風格各異的酒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則顯得不公平。將白酒風格大略分為幾個類別,這樣便可以避免各種風格不同的酒相遇的場面。而這一次香型分類,也確定了中國白酒的四大香型:濃香,醬香,清香,米香。這就是常說的“四大基礎香”。

    有了香型,酒廠申報的時候心里有數(shù),評委評比時也有了依據(jù)。評選則顯得更為專業(yè)而公平。

    老酒收藏烏龍頻發(fā)的第三屆評酒會

    然而,越來越專業(yè)的評酒會上仍然出了烏龍事件。老牌名酒西鳳酒便因為沒有把握好游戲規(guī)則,在選報香型的時候“投錯了娘胎”,上報了“清香型”組,結果被淘汰;而全興大曲酒,本應上報“馨濃型”,卻陰差陽錯地也報成了“清香型”,以至于與名酒稱號失之交臂。

    在這次評酒會上,由22 位評審組成的白酒評酒團按色、香、味、風格四個方面品評名酒,最終評出中國八大名酒:茅臺、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五糧液、古井貢酒、董酒、劍南春、洋河大曲酒。

    白酒評比在此次評酒會上的歷史作用是重大的,因為它統(tǒng)一了各種主流香型的風格描述,這種對于香型的認可一直延續(xù)至今,成為消費者選購產(chǎn)品的一大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清、濃、醬、米四大香型酒中,只有米香型白酒沒有一個代表性品牌能夠躋身中國名酒行列,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日后我將在米香型白酒收藏篇中專文提及)。

    第三屆評酒會后,中國的白酒業(yè)進入了市場經(jīng)濟時代,一時間,白酒市場風起云涌,各廠家為了求生存發(fā)展、增進銷量都鉚足了勁。

    老酒收藏“老八大”與“新八大”

    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評選的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酒、全興大曲、茅臺酒、西鳳酒、汾酒、董酒,在陳年白酒收藏界俗稱“老八大名酒”。

    第三屆評酒會上西鳳、全興大曲落選,取而代之的則是劍南春和洋河大曲。這樣的組合,則被稱為“新八大名酒”。

    新、老八大名酒迄今仍是中國酒業(yè)之翹楚,其中不少名酒甚至一改形象,推出了華麗的高端產(chǎn)品——曾經(jīng)的瀘州老窖 ,如今變成了國窖1573,全興大曲更名為水井坊;而洋河大曲則推出了以夢之藍為代表的高端系列。從收藏的角度來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老八大名酒已成經(jīng)典,如能進行體系化收藏,則即可滿足升值條件,又有著極大的歷史還原和文化收藏意義,可謂一舉多得。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糖酒快訊  曾宇
      商業(yè)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青川县| 绥滨县| 廊坊市| 芒康县| 鹤壁市| 潼南县| 上杭县| 南城县| 北川| 新巴尔虎右旗| 子洲县| 海安县| 临朐县| 汪清县| 多伦县| 五大连池市| 鱼台县| 开封市| 六枝特区| 邯郸市| 宁蒗| 舞阳县| 兰考县| 白玉县| 乌兰县| 甘谷县| 宜州市| 邵武市| 神池县| 海伦市| 敦煌市| 涡阳县| 嘉善县| 苏尼特左旗| 定兴县| 鞍山市| 郎溪县| 颍上县| 方正县|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