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為何有些紅葡萄酒背標還寫白葡萄 難道是假酒?

    2019-04-12 09:16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記得剛對葡萄酒感興趣時什么都不懂,還總愛和人講酒。

    有一次拿著一瓶長相思去朋友家玩。喝的時候朋友問我:“白葡萄酒是拿白葡萄釀的嗎?”

    我心里咯噔一聲,自己平時都是亂喝,竟然從來沒想過這個再基礎不過的問題。但又不好意思說不知道,畢竟我當時在朋友圈子里對葡萄酒已經是“無所不知”了。

    我只能憑想象說:“白葡萄酒是紅葡萄剝了皮釀的。”為了增加點信服力,我還加了一句:“你們看這酒的顏色和果肉都是一樣的。”朋友一片“專業,大師,學習了!”這危機才算過去。

    后來當然知道了,紅葡萄酒是拿紅葡萄釀的,白葡萄酒是拿白葡萄釀的。

    再后來更是知道,顏色不能決定一切,更是有不少紅白混釀的特殊葡萄酒。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些紅白混釀。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西拉(Syrah) + 維歐尼(Viognier)

    如果你看過林裕森老師的《弱滋味》,肯定知道這個搭配。《弱滋味》里一篇《紅加白》的文章講的正是這個經典混釀。

    在紅葡萄品種西拉里加入少量的白葡萄品種維歐尼(一般不超過5%),是法國北羅納河谷(Northern Rhone)的經典手法。現在這種經典混釀在喜歡用西拉釀酒的澳大利亞也越來越流行。

    在西拉里加入少量維歐尼主要有三個作用:

    西拉

    1. 讓酒變柔

    西拉是個果味濃縮且有強烈結構感的品種,這和另一個經典紅葡萄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類似。這類型的葡萄單釀成的葡萄酒,會因為結構、單寧過于強烈,口感有時候難以讓大眾接受。

    為了讓酒柔和,更好入口一點,釀酒師針對這兩個品種各出奇招,想出了混釀的方法。比如在赤霞珠的老家波爾多(Bordeaux),釀酒師在里面混入細膩柔和的美樂葡萄酒(Merlot)。而在西拉的老家北羅納河谷,釀酒師更是大膽的加入白葡萄品種維歐尼。

    維歐尼是個早熟的品種,在西拉成熟的時候,維歐尼通常已經過熟了。這時的維歐尼有著肥厚、沒有強烈結構感的酒體。因此加入少量的過熟維歐尼有能效削弱西拉桀驁不馴的結構。

    加與不加維歐尼,在北羅產區內部的子產區都能喝出來明顯區別。子產區羅第丘(Cote Rotie)喜歡加一點維歐尼,而子產區艾米塔吉(Hermitage)就喜歡用100%西拉。艾米塔吉出產的酒明顯的更加剛健,而在羅第丘的表現就輕柔優雅的多。很多人說羅第丘的西拉有著勃艮第般的飄逸感。這樣的區別,想必與維歐尼功不可沒。

    2. 為酒增香

    同樣和赤霞珠類似,兩個品種都有著濃郁且直接的黑色果香。這種香氣有兩個問題,一是有點單調,二是給人一種一直在“殺殺殺”的感覺,真是一點宛轉感都沒有。

    波爾多人用美樂來增加紅色漿果(草莓、覆盆子等)的香氣。北羅釀酒師就混維歐尼。你看,這兩個產區混釀的思維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成熟的維歐尼屬于芳香性葡萄品種,有著濃郁的核果香氣(桃、杏等),還有迷人的特有花香。這些香氣永遠都不可能在只懂得“殺殺殺”的西拉里出現。少量維歐尼的加入,讓羅第丘的西拉出現了特殊的花香,也優雅了整體的香氣。

    3. 加深顏色

    往紅葡萄酒里加白葡萄,能加深紅葡萄酒的顏色?

    還真能!

    人們總是希望紅酒的顏色深一點,不僅看起來美,也給人一種這酒濃度上佳的暗示。

    北羅納河谷人意外的發現,加少量白葡萄不僅不會沖淡顏色,而是會加深顏色!

    這個反直覺的現象來源于一個化學現象,共色反應(co-pigmentation)。

    葡萄的紅顏色部分來源于皮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dins),而白葡萄中豐富的黃酮化合物(flavonoids)能和花青素聯結,從而幫助花青素性質更加穩定。不然這些花青素就容易在釀酒過程中析出然后沉淀,導致紅酒顏色反而沒有那么深。

    所以,白葡萄的加入雖然稀釋了花青素,但最終反而幫助更多的紅色素留了下來。

    香檳(Champagne)

    香檳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紅白混釀。

    香檳主要由2紅1白三種葡萄混釀而成(香檳最新規定有7種葡萄品種可以用于釀制香檳,但其余4種并不常見)。

    2紅分別是黑皮諾(Pinot Noir)和莫尼耶品諾(Pinot Meunier),1白則是霞多麗(Chardonnay)。香檳看起來完全是“白葡萄酒”,因為兩種紅葡萄在釀造時不浸皮,瞬速壓榨出汁,只用輕微壓榨出的果汁釀酒。

    別看香檳看起來是“白葡萄酒”,但大部分香檳混釀時紅葡萄占比更大。

    黑品諾是香檳種植最廣泛的品種,占38%的種植面積,給酒提供了酒體和漿果香氣。莫尼耶品諾占32%的面積,這是一個早熟的品種,味道雖沒有黑品諾那么嚴肅,但非常適合寒冷的香檳種植,主要給酒提供能在年輕時就易于接受的輕柔果味。剩下的一個白葡萄霞多麗是種植面積最小的,只有30%,提供只有白葡萄才能提供的柑橘和核果類香氣。

    盡管也有“黑中白(Blanc deNoirs)”和“白中白(Blancde Blancs)”這種完全用紅葡萄品種或者白葡萄品種釀的香檳,但絕大部分香檳都選擇把這2紅1白調配在一起,以獲得復雜的香氣和口感,這個紅白調配最終也調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葡萄酒之一。

    桃紅(Rose)

    先考你一個問題,桃紅是怎么釀造的?

    A. 紅葡萄輕微浸皮形成淺紅色

    B. 白葡萄釀好后混入少量紅葡萄酒

    答案是兩種都有。

    很多人都以為所有桃紅都是用A方法釀出來的,這種錯誤認知可能是來源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個桃紅產地,法國南部(Southern France,主要是朗格多克,魯西榮和普羅旺斯)。還有美國加州(California)都使用A方法釀桃紅酒。法國南部主要用歌海娜(Granache)和神索(Cinsaut)這兩個紅葡萄品種,加州則使用他們的驕傲仙粉黛(Zinfandel)。

    但世界上很多桃紅都是用白葡萄酒釀出來后,最后再添加紅葡萄酒進行補色。尤其是大部分新世界桃紅酒。

    這種釀造方法因為簡單,可以釀造出很多價格便宜、簡單易飲的桃紅酒。不過千萬別以為這種桃紅的都是廉價的葡萄酒,所有的桃紅香檳也是用這種方法釀出來的。所以,紅白混釀的桃紅并不總是低質廉價的代名詞,里面也有不少好貨呢!

    基昂第(Chianti)

    最后一個,想講一個紅白混釀的負面例子。

    在今日,基昂第產區的大名無人不知。但你知道嗎,基昂第曾經聲名狼藉,就因為他們用紅白混釀的手法,釀出了質量差出天際的紅酒。但亂用紅白混釀的方式的錯誤,也不能完全怪到酒莊、酒商的頭上。

    在1996年以前,法律規定,如果紅葡萄酒要用“Chianti”這個產區的名字,酒農必須要在主品種桑嬌維塞(Sangiovese)里混入10%-30%的白葡萄白玉霓(Trebbiano)或馬爾維薩(Malvasia)才可以。

    這是條注重經濟效益而非質量的法律。

    只有極少數的紅葡萄適合加入白葡萄進行混釀,而且通常都只加入非常少的量,但桑嬌維塞并不是其中的一員。而白玉霓和馬爾維薩的高產量和高經濟效益還是讓法律制定的時候,強制紅酒大量加入這兩種白葡萄。

    這條法律在1996年前的幾十年間,徹底摧毀了基昂第的名聲。大量的混入白葡萄讓當地的紅酒變得口味稀薄,完全失去了桑嬌維塞應有的復雜和集中度。

    從1970年開始,終于有一些酒農對這種只注重經濟效益無視質量的法律忍無可忍——他們選擇無視這條法律。一些酒農開始用100%的桑嬌維塞釀酒,其中就包括“酒王”帕克熱愛的托斯卡納名莊Fontalloro,它作為最早使用100%的桑嬌維塞釀酒的酒莊之一,并且賭氣到時至今日旗下的用100%的桑嬌維塞釀制的Felsina Berardenga仍以最低等級的日常餐酒IGT作為酒款分級。

    更是有一些酒農直接使用赤霞珠,美樂這些國際品種。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超級托斯卡納”。但就是這些因違反法規無法使用基昂第產區名字的低等級酒,最后反而躋身世界上最好的佳釀,賣出了基昂第普通酒款幾十倍的價錢,恢復了托斯卡納葡萄酒的名聲。

    最終政府在1996年醒悟過來,明白想要經營好一個產區,質量比短時間的經濟效益更重要,于是取消了強制在紅酒里混入白葡萄的規定。

    時至今日,一些超級托斯卡納酒完全有資格在標簽上使用“Chianti”或者“Bolghri”的產區名稱,但大部分酒莊依然選擇使用IGT這一最低的等級,從而紀念那一段改革創新的歲月(當然另一個重要原因:超級托斯卡納的名聲則遠遠高于Chianti或Bolghri!)。

    你看,紅白混釀,有好有壞,就和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樣,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關鍵詞:酒生活 葡萄酒 混釀  來源:酒斛網  陳知人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城县| 白河县| 资阳市| 广昌县| 汶川县| 秭归县| 安吉县| 调兵山市| 大石桥市| 永兴县| 临沧市| 水城县| 三河市| 丰都县| 丹凤县| 富裕县| 托克托县| 监利县| 驻马店市| 阳江市| 成武县| 富裕县| 勐海县| 通山县| 丹凤县| 河源市| 伊通| 巩义市| 新野县| 台东市| 鸡西市| 阳信县| 云浮市| 黄平县| 隆德县| 乌拉特后旗| 松阳县| 安义县| 平度市| 达尔|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