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15國經貿部長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建設正式啟動。根據協議,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稅將大幅度下降,涉及的領域包括工業、農業、服貿和投資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5國中,不少國家既是酒類產品的主產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RCEP的落地,對中國酒業來說是利好,還是挑戰?是有望走向更大的舞臺,還是將迎來“家門口”的廝殺?
01、本土:日本威士忌將形成虎狼之勢?
在這15國中,日本率先披露了協定涉及酒類產品的部分內容。其中包括,中國、韓國自日本進口的清酒、威士忌等產品的關稅將逐年降至零。據悉,中國對清酒的關稅稅率為40%、威士忌為5%。根據協定安排,清酒稅率將逐年下調,最終在第21年降至零稅率;威士忌則每年下調0.9%,在第11年降至零稅率。
歐睿數據顯示,在日本之外的國家地區,日本威士忌銷量目前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其中,中國、法國、菲律賓和美國成為日本之外地區增速貢獻的主要來源。
在中國、法國、菲律賓和美國這4國中,中國和菲律賓都是RECP成員國,并且兩國對進口烈酒的需求持續增長。最近3年,日本酒對華出口額增至3倍,出口量增至2.5倍,中國有望成為日本酒第一大出口國。
“目前,日本威士忌在中國市場的配額有限,消費者多為送禮和收藏。加上產能不足,一些優質的產品往往在日本國內都供不應求。”青島裕隆醇品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煥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威士忌的進口除了需要繳納關稅之外,還有13%的增值稅以及20%+9毛/升的消費稅,綜合稅率高達近50%。對進口商來說,5%的關稅減免并不會帶來市場爆發式的增長,相比而下,清酒受利好的影響反而更明顯。
對此,源坤教育聯合創始人鐘宇辰表示,盡管日本的清酒、威士忌有望低價入場,但影響不大。
“威士忌、清酒目前還是屬于中產往上的消費,或許會在一線城市看到,但是深入到二三線城市還是有難度的。”鐘宇辰告訴記者。
在烈酒進口的大類中,日本威士忌的需求居于蘇格蘭威士忌、干邑和朗姆酒之后,歐睿數據分析指出,這成為日本威士忌在亞洲未來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02、國際:傳統酒業有望走進更多國家
在日本官方披露的RCEP協定細則中,日本自中國進口的黃酒等產品的關稅也將逐步撤銷。據悉,日本黃酒目前關稅為每升42.4日元(約合人民幣2.67元),今后將逐年遞減,至第21年降為零關稅。
據統計,2019年,我國黃酒出口量達到14869.3千升。而近年的黃酒年出口量在1.4萬千升及以上,是進口量的400倍以上。
“總體來看,中國傳統酒業會迎來一波利好。首先,政策改變了價格結構,關稅減免,讓中國酒進入世界消費者的門檻兒降低。其次,15國區域內形成市場大聯動,帶動了人流、物流和文化之間的溝通,方便國際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接觸這些酒在中國本土市場的發展和飲用習慣。”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總經理朱力告訴記者,“文化交流”帶來的新認識、新機遇,將會對兩個中國本土酒(黃酒和白酒)帶來很大的潛力,加之政策的支持,市場阻力會越來越小。
“國產啤酒還是有價格優勢的,成本可控,再加之零關稅和成熟的啤酒消費習慣,可以以量取勝。”朱力認為,RCEP的簽署將促使黃酒和啤酒率先走出國門。
總體來看,RCEP成員國中,東南亞國家以低度酒和保健酒消費為主,同時,以甘蔗為主要原料的酒精產量也不低。
“因此,像以東北的人參、鹿茸等保健酒出口為主的酒企,和以米香型白酒及豉香型白酒以及以此為基酒的露酒、保健酒企業應該都將迎來出口的好機會。”政府智庫專家、中國酒文化歷史學專家何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對于國產葡萄酒來說,天生的稅收劣勢將導致其發展更艱難
對此,西鴿酒莊莊主張言志也坦言,目前國產葡萄酒還未掌握國內市場的話語權,并且出口也要看酒莊的自身實力,產品是否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等。“關稅一直不是中國葡萄酒走出去的障礙。但這個協議的簽署,從長遠來看是區域經濟大同的方向,而葡萄酒作為經濟的載體之一,應該有更多機會走出去。”張言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