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白酒擴能 消費市場有那么大嗎?

    2021-11-25 08:41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中國酒業近十年發展迅猛,特別是白酒業發展得更加快速。而近幾年,醬酒發展更是火熱,面對如此局面,沒有一家企業愿意失去這大好機會。企業迅速發展本不是壞事,擴能、擴產也不是壞事,那到底什么是壞事?

    仔細看看19家白酒上市公司今年發布的季報和半年報,不管是銷售額還是凈利潤,多數企業都實現了增長,而且不少企業都在擴大產能,或者有擴大產能的計劃,那消費市場有那么大嗎?消費需求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回顧上一輪產能擴張浪潮,白酒業在2011年的產能超過1000萬噸,提前達到“十二五”規劃中設定的產能,但緊接著在2012年遭遇寒流,2013年開始全面遇冷,進入調整期。此后逐年下滑,到了2020年,產能為740萬噸。

    實際上,本輪產能擴張的引領者有兩股勢力,一是處在高速發展狀態的準一線名酒或老牌名酒,奔著百億、數百億的目標快速前進,需要以產能擴張為物質基礎;再是被“醬酒熱”牽動的各路資本,紛紛在有美好預期的前提下投資擴產醬酒產能,試圖多分一杯羹。

    在市場環境越來越透明化、消費者越來越理智化的形勢下,部分名酒基于維護自身品牌形象與應對輿論責難的動機,加速擴張自身產能,這實際上是一種“地理回歸”和“產能轉移”。

    這種“產能轉移”,并非是以行業的產能普增為表現,而是從外包轉向自產、從跨地域轉向農產品衍生品的“地理回歸”,這意味著,這種產能轉移從行業整體上來看,是以中小型酒企的產能下滑為代價。

    同時,產能也在向名酒高度集中。

    名酒的集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國名酒,尤其是頭部名酒企業在核心消費的心智占位已經逐漸穩若磐石,很難再有大的改變;二是全國名酒產能的持續快速擴張,形成了穩定的、規模性的、可持續提升的品質輸出能力;三是自高而低的產品矩陣,全價格帶占領市場。

    不難看出,白酒行業前十名企業在過去十年幾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頭部名酒企業正從百億級邁向千億級,更多是存量市場的格局變遷。

    從新一輪白酒發展態勢看,近年來,白酒行業實際正呈現產銷總量連續下降、醬香品類崛起、清香復蘇、市場向名酒企業集中的新趨勢。

    可以看出,由于白酒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醬香品類和頭部名酒企業的產能擴張明顯處于熱潮期。但是在白酒消費需求“跌不停”的市場大背景下,白酒產能過剩已經露出端倪。

    頭部白酒企業的全價位段持續加碼,使頭部白酒品牌市場份額加速提升,留給中小酒企的空間和機遇正被加速壓縮,看似繁榮的背后,或是不少酒企的生死之戰。

    現在看,白酒產能過剩,最先浮出水面的是二三線白酒企業。醬酒在熱度降溫后,會由品類過渡到品牌是可以肯定,醬酒的產能問題,會在三五年后呈現出來。

    醬酒的價值縮水只是時間問題。消費者會理性的,濃、清、醬各有千秋,消費者最終只為好酒買單。

    受困于頭部品牌的市場擠壓,二三線品牌的產能過剩問題正在不斷加劇。從去年開始,很多二三線品牌意識到應該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有的開始打造“真年份”酒。

    從市場實際情況看,真實年份和真實儲藏等處于初步發展期。長期以來,白酒行業在純釀造和年份酒上被消費市場廣為詬病,在消費市場持續下滑的情況下,二三線品牌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應該把純糧釀造作為基礎標準,把白酒的品質提升到“真年份、真儲藏”等更高層面,讓白酒市場能夠擴容式發展。客觀地說,白酒產業已經告別了“裹泥帶沙”的時代,贏在過去未必贏在未來。

    在新時期,消費者熱捧貨真價實的產品,所以白酒需要補齊品質誠信這一課。因此,要客觀、理性地去分析產能的擴張,另外也要戰略性地思考自己是不是需要擴能,不擴能未來拿什么賣?(作者系品牌管理專家、九度咨詢董事長 )(原標題:白酒擴能,消費市場有那么大嗎?)

      關鍵詞:產能 白酒板塊 醬酒  來源:華夏酒報  馬斐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七台河市| 山阴县| 青海省| 贵德县| 揭西县| 竹溪县| 斗六市| 平舆县| 紫阳县| 曲松县| 丁青县| 广平县| 长宁县| 府谷县| 宁强县| 金乡县| 保靖县| 黄山市| 白朗县| 苍南县| 怀来县| 华安县| 馆陶县| 峨眉山市| 广元市| 泸定县| 天台县| 梅州市| 横山县| 宜宾县| 库伦旗| 台北县| 南开区| 米易县| 从化市| 清河县| 沾化县| 怀宁县| 酉阳|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