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鎮,這個只有189.25平方公里的鎮子,這些年來因貴州茅臺而聞名全國,也正因為茅臺酒,使這里成為醬酒的核心產區。所有在這里的醬酒企業,其對外傳播的關鍵詞必會提到“茅臺鎮”,這三個字似乎已經成了好醬酒的代名詞,這在全國各大白酒產區都屬于罕見現象。甚至曾經還有“離開茅臺鎮就釀不出正宗醬香酒”的戲言。但事實上,隨著醬酒的不斷升溫,不但貴州醬酒的核心產區正在擴圈,就連省外的特色產區也在逐漸增加。
1、核心產區+特色產區,中國醬酒“地圖”越來越豐富
貴州省,一直被公認為是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隨著習酒、金沙回沙等醬酒企業的崛起,貴州除了原來的茅臺鎮/仁懷外,產區也越來越豐富。核心產區逐漸豐富最直接的體現,連續舉辦4年的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議今年移師習水,反映出貴州產區除仁懷外,習水、金沙等核心產區的興起。
在醬酒勢頭發展越來越猛的今天,貴州很多中小型醬酒企業也在加快擴產擴能的步伐,其他產區也正在逐漸形成規模,如畢節金沙產區、黔東產區。這兩年以來,貴州喊出了“打造世界級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的聲音,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這是貴州產區要整體向上的一個強烈信號。
四川也是不可忽視的老牌醬酒產區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赤水河畔的郎酒和潭酒產區。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四川醬酒的總產能在11萬~12萬噸,約占我國醬酒總產能的1/4,約占白酒總產能的1%。在整體的醬酒陣營中,四川產區也逐步成為了醬酒中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在四川省內,其產區也可以細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宜賓產區。作為“在地球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宜賓雖然有最大的濃香型白酒企業——五糧液,但其醬酒的產能卻不低。另一個是以郎酒為中心的瀘州產區。在瀘州,除了有濃香鼻祖的瀘州老窖,醬酒產業的發展也十分超前。除了郎酒的帶動,在醬酒熱的背景下,瀘州市政府也十分重視,并下發了相關文件支持,把醬酒的發展納入了整個瀘州的發展計劃中。
除了以上傳統產區外,特色產區也正出現,盡管貴州、四川兩個醬酒產區基本上涵蓋了我國85%的優質醬香酒品牌,但是也并不是說其它地區就沒有優質的醬香酒。除去川黔及山東魯醬產區,天津、湖南、廣西、江蘇、廣東和黑龍江等地都生產優質醬酒。
目前幾乎所有魯酒的主流企業均在醬酒品類上有所布局,其他二三線企業也或多或少地切入醬酒,這讓山東成為北方第一個主要力量布局醬酒的白酒產區。據了解,2018年到2019年兩年間,加入醬香元素的山東企業增長數量最為明顯。
首屆北方醬酒聯盟輪值主席、山東青州云門酒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汲英民對酒說記者表示:“如今醬酒熱潮下最明顯的特征之一便是醬酒產區的多元化,并且今年季老也明確表示,醬酒要想走得長遠,需要走產區化路線,這與云門多年來堅持的打造‘北方醬酒·青州產區’的戰略發展相吻合,同時這也是云門酒業在‘十四五’期間第一營銷要務。為此,十四五期間,云門酒業將堅定不移地實施‘五大精品工程’,即品質云門工程、精品云門工程、整合傳播工程、數字化工程和體制創新工程,根植青州產區,立足齊魯文化,堅持原產地釀造,做有根的企業,有靈魂的產品,有競爭力的品牌,以齊魯文化打造‘中國云醬’新高度,開創‘北方醬酒·青州產區’的宏偉藍圖。”
此外,中國17大名酒之一的武陵酒產地在湖南,在醬酒勢頭高漲的今天,武陵酒占位中高端,正在逐漸搶占當地以及長沙等戰略市場。丹泉作為廣西的醬酒領軍企業,也在加快全國化步伐。今世緣推出的國緣V9,通過高端酒策略布局醬酒市場。在天津有一個老醬香品牌——蘆臺春。除了以上幾個地區,還有其他區域也在生產醬酒,比如廣東和黑龍江,但是相對而言,這些區域的醬酒品牌、聲量還不夠。
2、越來越豐富的特色產區
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行業中排名靠前的醬酒品牌都來自于傳統產區,尤其以貴州為主,而其他產區的醬酒品牌還在尋找更好的辦法來突出重圍,但不爭的事實是,醬酒特色產區正在增加,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口味上的更為豐富。
而醬香酒產區之以所以能夠在全國各地“開花”,并不是“離開茅臺鎮就不能生產醬香酒”,而是全國各地都能生產不同品類的白酒,而且各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在濃香產區中,生產的醬酒就偏于柔和,這和當地消費者的口感接受程度不無關系。在華策咨詢創始人李童看來,醬酒產區多元化才能讓這個細分市場更有活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其他省份可能會因為氣候和工藝上的特點,形成特色產區,未來醬酒一定是以“核心產區+特色產區”的方式,有機結合和并存。
汲英民表示,云門在打造特色產區方面,已經進行了多年實踐。云門在二十世紀初率先提出北方醬酒核心產區的概念,并實行了一系列的產區打造措施,對青州產區環境進行了深度的分析,2015年云門陳釀榮獲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醬酒產區越來越豐富,對云門來講是一件益事,對于品牌傳播、營銷拓展、品質提升等都是具有明顯助力作用;而且產區多元化對于整個中國醬酒市場來講,同樣是一件好事,可以從不同程度推動醬香品類的全國化發展,為中國醬酒的產區大地圖拓展了新的版圖。
可以預見的是,在醬酒繼續高漲的情況下,不排除會有更多的產區加入到醬酒大軍中。在“2021中國醬酒新勢力高峰論壇”上,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就提到了河南地產醬酒缺失的問題。要知道,河南整體的醬酒份額有可能會在2021年達到300億元,也就是占領河南白酒份額的一半,而這其中全是省外品牌。熊玉亮認為,河南本土生產企業沒有把握住最好的時機,打造屬于河南人自己的醬香豫酒品牌,品類的補充完全可以按照市場的需求來打造,豫酒染醬已經落后一步,如果緊跟市場還有機會上車,河南酒企可以通過已有渠道培育部分消費者,提前占位很重要。未來,豫染醬會不會成為事實,這需要留待時間驗證,而隨著醬酒逐漸對河南白酒市場的瘋狂占位,這種可能性并不是沒有。
北京卓鵬戰略咨詢創始人田卓鵬認為:一方面,遼寧、山東、廣西、福建等省份白酒企業紛紛投資興醬,特別是廣西、福建等地已經將醬酒當做省酒,山東已有40余家企業投資生產醬酒;另一方面,舍得、洋河、今世緣等部分規模性名酒廠家直接觸醬。同時,廣東粵強、河南酒便利、河南省副食、北京酒仙網等更多的大酒商、大食品經銷商等行業內外商業資源戰略布局醬香產品。在這樣的大勢引領和催化下,其他省份、其他酒商、其他酒企對于醬酒的熱情,將進一步加速醬酒“成熟省份更成熟、活躍省份更活躍、發展省份快擴容”的發展局面。
3、挑戰是什么,如何應對?
其實,除了已經進入一二線陣營的醬酒企業,無論是不是出自茅臺鎮,所有醬酒品牌都面臨著重大挑戰,要知道,未來醬酒之爭的落腳點必然是品牌,如果現在還沒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效應,在市場上的競爭難度只會越來越大。
李童表示,任何一個品類的發展,首先都是有龍頭企業和龍頭產區的引領,然后再有更多的參與者加入進來,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產生分化,然后實現百花齊放,所以現在醬酒更多的處在一個龍頭企業引領和貴州核心產區引領階段。非核心產區的龍頭企業還沒起來,規模還不大,一家企業的體量還不足以引起行業以及消費者對其所在的整個產區的關注。在現有的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的認知就是核心產區的醬酒品質好,非核心產區的醬酒的確可能會帶來一些認知上的障礙。
核心產區應該積極地去鼓勵這些核心產區外的其他特色小產區的發展,甚至可以做一些支持,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把醬酒的蛋糕做大。處在非核心產區的這些企業,也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因為除了貴州之外,其他地區也要形成氣候,針對消費者做教育工作,最終才有可能實現核心產區和特色產區并存的局面。
對于未來市場的發展,汲英民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白酒是風物志,每個地方都可以生產出獨具特色的一瓶好酒,所以核心也是相對的。風味有不同,不能以某一個地方酒的特色衡量其他地方酒的品質和特色。對白酒而言,中國地大物博,氣候環境千差萬別,在不同的環境下,所形成了不同的釀酒微生物,每一個地方的符號與味道也不盡相同,所以在白酒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產區,這也構成了白酒世界的地理風物志。對醬酒而言,無論是以赤水河為代表的川黔醬酒,還是以云門為代表的北方醬酒,都有屬于自己的品質特色。
對于特色產區如何面對市場挑戰,李童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醬酒的發展以及更多非核心產區醬酒企業的引導,消費者的認知是會改變的,所以核心產區有扛旗的品牌,非核心產區也要有幾個扛旗者,因為認知有很強的主觀性,也有很強的客觀性。客觀性就是企業做了一些動作和引導后,認知其實也是可以被改變的,關鍵還是看這些非核心產區的企業做哪些引導。
不一定第一步就談產區,其實特色產區更多的動作是從下往上做。產區是一個宏觀層面的概念,如果宏觀不好去說,就可以先從微觀談,從產品本身的特色講,由于生產環境不同,產品的風格是什么,工藝上做了哪些創新等。把這些講清后,消費者就會對產品有新的認知,他們會刷新對非茅臺鎮產區產品的印象,然后反過來再去做產區上的定義。(原標題:跳出茅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