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作為老名酒的汾酒再次舉起漲價的大旗。山西杏花村汾酒銷售有限責任公司連續下發兩個通知,分別是《關于調整青花(20)價格體系及全控價模式的通知》、《關于青花(30)升級版產品價格體系的通知》。
01、通知內容
根據通知內容,青花(20)每瓶上漲20元,而青花(30)52度和48度兩個產品進行升級,升級之后,產品價格體系也與原有的產品有所區隔。
調整之后,52度青花(20)和42度青花(20)的團購指導價分別是418元和398元,而升級版的青花(30)團購價53度和48度分別為558元和548元。
在此次調整之前,青花(20)于去年4月已經調整過一次價格,這是時隔一年后再度出手,去年12月,青花(30)有過一次停貨。作為汾酒的戰略大單品,調價的幅度不算小,頻次也不低。
02、漲價背后的原因
在調整價格同時,通知透露了漲價背后的原因和圖謀,原文是:“為貫徹落實集團、股份公司的整體安排部署,實現汾酒品牌價值回歸和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經公司研究決定,擬對青花(20)價格體系以及全控價模式進行調整”。
這句話至少表明,此次調整:
1、調整是有規劃有節奏,規劃好的事情,此次是落實整體部署。除了調價之外,還有“整體”中其他的措施會陸續出臺,相信汾酒接下來的市場調整新聞還會繼續曝光。
2、目的之一是實現“品牌價值回歸”,也就是汾酒認為,青花系列是被低估的。這一點有歷史根基,也有現實的環境。歷史根基是青花本身就賣的不錯,因為調整期和山西特殊的經濟環境背景,價格被調下來了。現實環境是,行業在復蘇,高端市場的價格漲的很厲害,這給三五百的次高端價位留下了機會。
3、第二個目的是“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相信調整期,在調整的過程中,渠道的動力是減弱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次調整,不是僅僅漲價,而是試圖在理順整個渠道各個環節的價格。
4、更好的執行全控價模式。汾酒在省內市場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事情都是兩面的,這個地位好的一面是量大市場份額高,另一面是在形勢好的時候,市場改革的力度不那么急迫,此次調整,省內市場要更加扁平化做全控價,省外也要做樣板,樣板市場肯定也是更加扁平,強調廠家控制權,這個也符合行業趨勢。
03、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都在改善
汾酒掌門人李秋喜以酒業戰略家著稱,在他的主導下,汾酒的內部條件在這一年改變了很多。年初,汾酒集團與山西省國資委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責任的背后,一定是匹配資源和權利,所以國資委既給了激勵,也下放了很多的權利。
這有利于汾酒能夠更加靈活的對市場進行反應,更加市場化。同時,還對內部的人事進行了調整,曾經的銷售干將常建偉再次回歸銷售管理崗位,兼任汾酒銷售公司法人、書記和執行董事。
在外部看,市場環境在進一步的復蘇,特別是高端市場和名酒,第一是高端市場率先集中化,第二是行業整體在向名酒企業集中,作為老名酒,外部環境無疑有利于汾酒。
04、次高端市場機遇再度來臨?
高端漲價一定會預留出新的價格空間,上一輪行業景氣周期中,最受益的,除了地產酒的百元價位,就是次高端市場,這個市場的價位在兩百到八百之間。由于高端酒市場的調整,次高端市場急劇萎縮。
伴隨著高端市場的復蘇,次高端市場會是否會走出同樣的趨勢是很多人的疑問。從現在的情況看,一方面,次高端市場確實迎來了一個很好的市場表現,比如汾酒青花系列漲價,之前劍南春漲價,洋河M3在江蘇市場也在迅猛增長,水井坊也在快速的復蘇,紅花郎青花郎也進行了漲價,一切的市場業績似乎在表明,次高端市場回來了。
另一方面,看多的行業高管也不少,在上一次的瀘州老窖股東大會上,股份公司總經理林鋒就表示看好次高端市場。而茅臺,更是舉起系列酒的大旗,在全國各地“攻城略地”,一季度業績表現十分搶眼,黨委書記李保芳在下半年的營銷工作部署會議上,直接點名表揚了系列酒,認為系列酒照此形式可提前結束戰略性虧損。
不論是高管的看法,還是市場的表現,似乎都在表明次高端市場機會再度來臨,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