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到來,啤酒消費又進入了旺季。消費者們會發現,今年在很多大型超市,放在最顯眼位置集中展示的基本是洋啤酒。據相關數據表明,進口啤酒的市場占有率已經不聲不響地超過了15%,銷售利潤遠超國產啤酒,這對我國啤酒產業形成了嚴重沖擊。如何應對進口啤酒的挑戰,成為本土啤酒行業面臨的巨大問題。
洋啤酒連續多年實現增長
進入五月份,氣溫越來越高,啤酒消費也進入一個小高潮。不少消費者在超市選購啤酒時發現,不同品牌的洋啤酒占據了酒類區的最顯著地位。
筆者在北京市東三環外世紀聯華超市看到,這里的進口啤酒有幾十種,包括法國的喜力,英國的伯利安特、斯皮特弗和德國的愛士堡、瓦倫丁啤酒等。這些洋啤酒普遍包裝精美,價格比國產啤酒也高很多。以罐裝為例,罐裝洋啤酒的價格基本在6元至28.9元之間,500ml包裝的售價多在10元至20元之間。如果是比較知名的品牌如德國卡力特黑啤500ml的價格要18元左右,比利時福佳白啤酒300ml的價格為8.25元。這樣來看,在商超渠道,進口啤酒價格通常比國產啤酒貴3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一倍,比如同樣330毫升的小瓶啤酒,青島啤酒賣4.2元,喜力則要賣9元。此外,市場上還有一些較大容量的5升桶裝啤酒,產地以德國居多,價格比國產啤酒高出3倍至5倍。
價格雖然高,市民并沒有因為高價格對洋啤酒望而卻步。“前幾年,北京進口啤酒主要分布在夜場酒吧和大型超市,現在格局變了,已經全面向各個日常零售終端鋪貨。基本上,現在隨時在北京任意一個零售點,都可以買到進口啤酒了。”從事酒類貿易多年的商人郭經理告訴筆者,在零關稅、自貿區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洋啤酒逐漸打開北京市場。特別是在今年,進口啤酒有突飛猛進的增長。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進口啤酒2.81萬千升,總金額3712萬美元;到2015年,我國進口啤酒53.83萬千升,總金額5.75億美元。自2012年以來,進口啤酒連續四年大幅增長,四年累積增幅737.2%。目前北京市場上的洋啤酒品牌已有近百種,主要產自德國、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
國產啤酒市場仍占主導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啤酒市場受經濟增速放緩、消費環境整體低迷等因素影響,產量相對往年有所減少。2015年1月-12月,全國累計啤酒產量4715.72萬千升,同比下降5.06%,減產251.41萬千升。
目前,國產啤酒巨頭的2015年年報紛紛出爐。其中,眾多國產啤酒品牌的銷量都不出現不同程度的的下滑。只有少數幾家的售量出現增長。
中國啤酒業的低迷原因有兩點,一是現階段我國啤酒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和啤酒總體消費需求趨于飽和仍是主因。二是啤酒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是外因,主要表現在差異化和多元化消費需求增長,使啤酒產品的消費粘性降低,如進口啤酒的大幅增長、預調酒和親民低端白酒產品對啤酒消費產生的跨界影響等等。
不過即便如此,國產啤酒在市場中的地位仍是進口啤酒很難撼動的。
據國際釀酒公司調查統計出的2014年世界上年度人均啤酒消費量最高的十個國家中,并沒有中國的身影。據透露,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后者約33升/年。盡管我國已連續十余年保持全球產量第一,不過,與世界啤酒人均消費大國比起來,我國人均還有很大差距。
2015年,中國人均啤酒占有量為34.3升,比上年下降2.0升,降幅5.5%。以消費量來計算,則2015年啤酒總消費量為4743.0萬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4.7%,人均消費量為34.5升,比上年下降1.9L,降幅5.1%。意味著2015年中國人均少喝了約四瓶國產啤酒。
據專家分析,國內啤酒行業未來2~3年內可能仍然處于調整期,在百威等海外巨頭的沖擊下,以及進口啤酒、精釀啤酒的興起下,國內啤酒廠商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必將在機制和管理等方面將迎來變革。
國產啤酒結構轉型迎發展契機
為了應對沖擊,中國啤酒行業正在研討解決辦法。有的啤酒企業打算加強與重要啤酒大麥供應國經貿合作,保障啤酒制造原材料供應。如加強與重要啤酒大麥供應國如澳大利亞的交流合作,保障啤酒生產的原材料供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啤酒行業沒有那么悲觀——盡管中國啤酒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已經過去,但現在整個行業向品質、品牌方向發展。
銷售是啤酒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當前啤酒消費者人群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內中產階層的壯大以及伴隨的消費升級狀態,應該可以成為國產品牌品質升級的最佳契機。這場由中產階層領銜的消費升級,也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如何滿足中產階層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將成為啤酒企業共同面對的考驗。
面對近年來國產啤酒產銷寒潮,啤酒企業提出建議:一方面,期待政府在銷售方面給企業支持。如對啤酒企業下設的銷售公司給予政策扶持,減免設立程序,并全程政策指導與解讀。另一方面,政府協助企業搭建啤酒展銷平臺,組織國內大型啤酒制造企業、國內外啤酒經銷商,舉辦啤酒展銷會,促進企業間建立產銷聯盟,盡力開拓啤酒銷售渠道。
眼下,國內啤酒企業也在逐步轉變經營策略,專注于提升產品質量、搶占高端市場,以應對進口啤酒的沖擊。比如精釀啤酒在國際市場上受到的熱捧以及在國內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等,都在預示著啤酒產品亟須升級的一個產業趨勢。目前各大酒廠如青島啤酒、雪花啤酒、珠江啤酒都在積極地開拓精釀啤酒業務,不斷發力搶占高端市場,開發出了燕京白啤、雪花純生系列、重啤樂堡等新品。其中,青島啤酒跟隨啤酒行業產品趨向多元化、高端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開發出鴻運當頭、經典1903、全麥啤酒等新產品引領產品消費升級。在產能建設方面,壓縮對新建產能的資本性開支,優先滿足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的戰略性新特產品、易拉罐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