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份,目前在中國進口啤酒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德國啤酒,進口量上升了48.37%,而排名第三的西班牙則上升了178.27%。
進口啤酒在中國啤酒市場的強勁表現,甚至引來類似中糧集團這樣具備超級實力的集團的加碼布局。不過,進口啤酒作為中國酒市場的一個新品類,要搶到這塊市場蛋糕,運營商尚需邁過幾道“坎”。
進口啤酒將成為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一支勁旅
無可否認,中國啤酒市場前期大多是采取以低價換市場份額的策略。但隨著行業格局的集中以及消費升級的趨勢愈演愈烈,國產啤酒這幾年已經加快向高端市場要利潤的步伐。從玻璃瓶轉向易拉罐,推出純生、黑啤、白啤等高端新品,這些都預示著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競爭的新戰場將在高端啤酒市場。
進口啤酒,如同當年進口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時一度統領高端市場一樣,在釀造歷史、工藝、文化、口味上都比國產啤酒更有說服中國消費者的理由。所以,可以預見,目前國產啤酒在高端市場仍未站穩腳跟,進口啤酒氣勢洶洶地闖入,肯定會成為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的一支勁旅。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數據,今年1月份,目前在中國進口啤酒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德國啤酒,進口量上升了48.37%,而排名第三的西班牙則上升了178.27%。
相對于進口葡萄酒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至今,依然是品牌多如牛毛、并未涌現太多超級品牌不同。消費者對啤酒有更多的知識儲備,進口啤酒在中國一起步就已經是快速進入了品牌化競爭時代。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數據,2016年1月,從進口企業方面看,啤酒進口市場的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為177,屬于高度競爭市場。
做進口啤酒得跨過這些坎
進口啤酒作為中國酒市場的一個新品類,其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知名酒類營銷專家呂咸遜表示,進口啤酒的成功要跨過的坎就有“供應鏈”和“招商”。
供應鏈上有一個關鍵點是保質期和新鮮度,白酒沒有保質期,葡萄酒的本質在于風土,一般保質期很長,啤酒的本質在于新鮮度,有保質期;而進口啤酒從訂單、信用證、船期、清關至少幾個月的時間,保質期和新鮮度管理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大供應鏈平臺,聚焦產品品牌,聯合集中采購,到港快速分銷”將是最佳方案。
此外,進口啤酒知曉度、美譽度、忠誠度的建立,要經過“品類化”、“品質化”、“品牌化”三個步驟。進口啤酒因為市場容量大、(為了保鮮度)采購批量要求高,所以要借力商業品牌以實現消費的信任,要塑造產品品牌以實現消費的集中。
資深業內人士表示若想跨越上述進口啤酒發展瓶頸,優化進口啤酒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需要大的品牌、大運營商的運作。
據了解,世界500強企業也即將加大對進口啤酒的運作力度。中糧集團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其在供應鏈和消費者層面都能符合進口啤酒在中國的良好發展。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糧集團上游能解決大批量采購降低成本,下游能解決廣渠道覆蓋實現經銷商小批量快速周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