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從跑馬圈地到漲價潮 啤酒業痛定之后進入新成長周期?

    2018-01-26 08:52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一瓶啤酒的價格還沒有一些品牌一瓶礦泉水的價格高”,微利運營的啤酒商們已經不堪重負。啤酒漲價紛紛露出水面,已成行業焦點。這輪等待已久的漲價,市場會買單嗎?擴大產能、跑馬圈地的昔日風光不再,關廠甩包袱、提價自救的啤酒商們真的能如愿嗎?我們對其背后的邏輯稍加梳理,觀察一二。

    跑馬圈地

    跑馬圈地,圈的是市場份額。而市場份額的爭奪靠價格戰。

    長期以來,白酒賺品牌的錢,而啤酒賺份額的錢,誰的市場份額高,誰就將在市場占據主動。為了搶占市場主動權,中國啤酒行業經歷了很長一段時期大魚吃小魚的激烈競爭和行業整合。到2015年,中國啤酒業格局已基本形成,五大巨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拿下了70%-80%的市場份額。

    寡頭競爭的格局已定,巨頭們為了進一步鞏固地位,繼續跑馬圈地。但是啤酒作為現飲,產品差異化不大,在搶占市場時,價格戰帶來的優勢反而非常明顯。因此,伴隨跑馬圈地的,一直是價格戰。

    憋著勁微利銷售、購買品牌忠誠度,是巨頭們秘而不宣的“默契”。除此之外,非正常競爭買斷銷售權、徹底排擠競爭對手也是業內的套路。

    前者大大削減了企業的利潤,后者則加重了啤酒企業的成本和投入。最直接的表現便是財報上甚為難看的數字。以青島啤酒為例,2017年三季報顯示,營業收入為233.8億元,凈利潤為18.7億元,凈利率為8%,同期銷售費用竟多達47.6億元。

    擴大產能

    配合跑馬圈地的,是產能的迅速擴張。

    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新一輪啤酒產能擴張開啟,2010-2015年共計擴產1930萬千升,但是2015年啤酒行業產銷量僅比2010年增加233萬千升,產能的增加與產銷量的增加存在嚴重的不匹配。

    無序擴張造成銷量的不匹配,似乎是啤酒商們的賭注。“扛過這段苦日子,拿下市場,好日子就來了”,似乎是啤酒商們共同的心聲。

    “苦日子”并沒有熬過去。產能過剩直接導致啤酒廠商收入增長乏力,也造成了整個啤酒產業盈利能力低下。華潤啤酒熬不住了,2016年華潤啤酒產能停止增長,穩定在2200萬千升,這是華潤啤酒自2010年以來首次停止增加產能。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也幾乎同一時間迅速削減了資本開支,產能進入收縮軌道。

    數據顯示,自2014年7月開始,我國啤酒行業經歷了連續25個月的負增長,直到2016年8月才由負轉正,而2017年以來又進入了負增長通道。所有的啤酒廠商都已經體會到了行業負增長對企業層面產生的經營和財務壓力。

    關鍵詞:國產啤酒 漲價  來源:華夏酒報  劉玉婷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恭城| 达拉特旗| 精河县| 锦屏县| 葵青区| 正镶白旗| 抚顺市| 新巴尔虎右旗| 阳谷县| 聊城市| 镇赉县| 隆回县| 睢宁县| 巨野县| 宜都市| 申扎县| 临城县| 合肥市| 襄樊市| 丰都县| 留坝县| 增城市| 咸宁市| 大冶市| 文成县| 清流县| 清原| 仪征市| 丹凤县| 吉安市| 德化县| 五峰| 冀州市| 商都县| 贵溪市| 邓州市| 潜山县| 宁武县| 雷山县|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