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企行業銷量逐漸回升的背景下,此前為了占據市場并不斷降價的瀘州老窖開始解決品牌之間的價格自我博弈。
12月1日,瀘州老窖的全資品牌銷售子公司博大酒業向記者確認,近期內部發文,低調宣布將瀘州老窖頭曲系列產品價格上漲20%,漲價環節包括產品出廠價、經銷商批發價和終端銷售價。在全資子公司頭曲系列酒價上漲的背后,瀘州老窖以及博大酒業到底遭遇了怎樣的發展困局?
漲價20%稱價格回歸
在白酒“一哥”茅臺旗下多款產品多次漲價后,瀘州老窖系列產品的漲價也接踵而至。
12月1日,記者從博大酒業相關人士處獲悉,博大酒業近期發布《關于主力產品頭曲產品市場治理的10條意見》,其中提出要求確定各頭曲產品的市場流通價格目標等多項市場舉措,各項舉措均指向頭曲系列市場流通價格提升20%這一目標。
當日,博大酒業的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了該提價信息,不過該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公司對產品的調價目標是20%其實并不具體,而是公司通過對各個環節的加價試圖達到這個目標,但具體到那個環節加價多少以及怎樣調價的細節,公司并沒有具體透露。
同時該人士還向記者強調,其實此次瀘州老窖產品向上調價20%,并不是公司有意提升價格,是公司對高端產品的價格回歸,也是近兩年產品銷量回升后的價格回歸。
其實,這并不是瀘州老窖第一次動刀公司系列產品。據記者了解,自瀘州老窖少壯派上臺以來,頻頻對旗下產品動刀。7月,瀘州老窖被曝出斷供中檔窖齡酒系列產品;8月,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將部分經銷產品結算價提至百元以上;9月,宣布將老窖頭曲價格體系在原有出廠價基礎上上調15%。
然而,瀘州老窖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否認對旗下產品進行漲價,只是對記者表示,公司目前只是對旗下產品進行調整,并沒有下發對公司產品調價的通知,讓記者以公司發布的公告為準。
而博大酒業的相關負責人當日也向記者承認,這是公司內部通報的產品調價相關文件,并沒有向媒體具體公布,其目的是公司想通過進一步推進,看一看市場的反應,如果成熟,會對媒體公布更多的關于該次產品調價的細節和措施。
對此,有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意味著瀘州老窖在漫長的深度調整期再發力,雖然瀘州老窖的中端酒銷量已經出現回升,但并沒有回升到理想的狀態,而此次價格調整也表明,瀘州老窖在酒品銷量回升過程中實現價格回升。
價格自我博弈困局
雖然瀘州老窖總公司否認價格調整,但作為瀘州老窖的全資公司,博大酒業到底為何執意調價?
“此次瀘州老窖價格調整,從表面上是銷量回升后的價格回歸,但其實從目前瀘州老窖近兩年的現狀來看,受累于前期屢次降價,瀘州老窖中端酒與地產酒相差甚微,價格自博現象嚴重。”另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據記者了解,瀘州老窖旗下子品牌達到上千個之多。但瀘州老窖目前產品主要分為高、次高、中、低端類,高端酒以國窖為代表;次高檔酒以窖齡酒為主;中檔酒以特曲酒和頭曲酒;低端酒以地產酒為主。
“但此前由于酒企市場的競爭激烈,當時瀘州老窖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其旗下多款酒曾多次降價,導致瀘州老窖多檔酒價格相近,各系列酒價格區間變小。”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舉例說,如瀘州老窖頭曲酒的多次降價,導致中檔酒與地產酒價格較為相近,互相爭搶市場,形成自我博弈。
另一位人士也對記者分析,由于瀘州老窖貼牌生產的品牌多,價格混亂,有些產品難免沖擊到核心品牌。有的經銷商完成了產品前期鋪墊,市場剛剛成熟銷售起量后,便有其他經銷商用相似的子品牌打入該地市場,由于開發產品價格可以做得極低,且同一系列產品之間消費者不易辨識,后來者很容易獲取利潤,也導致市場惡性競爭,稀釋了企業的品牌價值。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2013年底,在白酒業寒流來臨時,由于瀘州老窖的主打產品“國窖1573”堅持不降價政策,致使市場上各種貨源并存,因此造成了價格紊亂。
當日,博大酒業的相關人士也向記者承認,公司確實有部分中端酒降價后與低端酒出現了爭搶市場份額的現象,而此次公司在銷量回升的背景下調整價格,也是對瀘州老窖品牌瘦身的布局。
瀘州老窖在11月24日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也明確指出,公司的產品調整主要是圍繞產品結構進行,實施大單品戰略,消化渠道庫存,穩定市場價格,廠商資源更集中于主導品牌。
此舉也被業內譽為少壯派上任后的第二把火。受此前產品價格自博等因素影響,瀘州老窖2014年的營業收入出現了斷崖式下降,同比下降接近50%,凈利潤同比下降近75%。形成對比的是,2014年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與上年持平,五糧液下降了15%。
此時乘勝追擊的瀘州老窖,是否能通過博大酒業的提價方案,順勢將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到位?對此,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