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公司 >

    青青稞酒現高層離職潮

    2018-11-28 09:31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3個月時間,青青稞酒(002646.SZ)短時間內公司管理層大換血,職工監事、董事、董事副總經理、董事總經理、財務總監紛紛離職。

    為何短時間內董監高集體離職,青青稞酒公布的理由全部是因為個人原因,但是從公司的經營、業績表現或許能看出公司內部存在的不當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逆勢的業績表現

    2011年12月22日,青青稞酒登陸深圳中小板,是全國最大的青稞酒生產企業,也是我國西北地區白酒行業龍頭,在當地被譽位“塞外茅臺”、“中國青稞酒之源”。

    與白酒板塊整體走勢步伐不一的是,青青稞酒的經營業績似乎總在逆勢而行。

    公司上市后的2012年,白酒行業遭遇塑化劑風波,白酒企業業績深受打擊。2013年,國家限制三公消費抑制效應開始顯現,白酒行業進入輪長達兩年的全面衰退期。

    面對惡化的市場環境,青青稞酒卻保持營收和利潤的雙雙增長,2012年營收11.97億元,凈利潤達3.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18%、42.44%。2013年,公司凈利潤達到歷史巔峰3.73億元,同比增長23.87%。

    2014年后,白酒行業進過深度調整,開始整體向好,但青青稞酒經營卻開始轉向下行。

    2014年,公司加大了市場營銷力度,但是營收和利潤卻雙雙下滑,營收15.55億元、凈利潤3.17億元,分別同比下滑5.74%、15.03%。

    此后的年度,公司凈利潤直線下滑。

    2015年,受公司互聯網產品品類和線上推廣成本增加影響,公司凈利潤為2.31億元,下滑27.18%,2016年又受旗下中酒時代拖累及當期理財收益下降影響,凈利潤下滑6.44%,為2.16億元。

    2017年,白酒企業紛紛亮出靚麗成績,青青稞酒卻成為A股市場3家虧損白酒企業之一,并由此引來監管部門問詢,2017年公司虧損9416.4萬元,凈利同比下滑143.57%,公司表示主要是中酒時代商譽減值的損失。

    但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8680.99萬元,依然同比下滑21.21%。其中第三季度虧損125.18萬元,凈利下滑幅度達128.53%。

    青青稞酒董秘趙潔接受記者采訪時預計,2018年公司在渠道費用、消費者動銷方面投入增加,主營業務保持穩定,預計凈利潤在7500萬元至9500萬元之間。

    2018年全年,預計公司主營業務的凈利潤仍將同比出現下滑。

    高管集體離職

    值得注意的是,下滑的不僅是公司業績,進入今年下半年,青青稞酒遭遇高管地震,董、監、高、財在3個月內集體離職。

    7月11日,青青稞酒董事副總經理王君辭職,拉開公司高層辭職序幕。

    9月18日,職工監事趙鴻錄辭職,導致公司監事會成員人數低于法定人數;9月25日董事王鴻辭職,不再在公司及其子分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同日,董事總經理王兆三也裸辭;10月16日,財務總監陳立山裸辭。

    令人詫異的是,辭職的高管多是青青稞酒的元老,盡管上市公司高管離職屢見不鮮,但對于業績頹勢的青青稞酒,多名高管密集離職,著實讓市場產生過多聯想。

    短時間內,公司5位高管集體辭職,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對公司發展信心不足,還是公司內部是否出現重大分歧?

    記者查閱發現,除2017年青青稞酒高管層經歷了大幅度降薪外,公司并沒有其他針對高管層的消息曝出。董事總經理王兆三在今年上半年還增持了青青稞酒股份,于2月6日增持15.67萬股,增持金額約200萬元。

    難道是公司要求高管對業績下滑買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高管層集體離職?青青稞酒在公告中披露稱,辭職高管均處于個人原因。

    但記者注意的到,今年以來,青青稞酒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李銀會控制的控股股東華實科技通過二級市場持續買入青青稞酒股份,加強對公司的控制,持股比例由2017年底的65.03%上升到今年三季度末的65.52%。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變動不常見,集體變動多見于控股權發生變化,或者內部出現重大分歧,而有絕對控股權的公司出現集體變動則多是出現實際控制人控制不當的問題,實際控制人通過表決權或其他方式過多對公司生產經營、利潤分配和管理決策等重大事項加以控制,造成決策失誤,高管層承壓離職。

    轉型決策已成敗筆

    從青青稞酒的近年來的發展戰略布局來看,正在驗證上述分析人士的觀點。

    青青稞酒的控股股東為華實科技,占比65.52%,李銀會通過控制華實科技實際控制了公司62.18%的股權。而公司前十大股東中除控股股東外,多為機構投資者,二股東中央匯金持股1.87%,三股東永陽泰和持股1.34%,其余股東持股比例均沒有超過1%。

    上述股權機構形成了李銀會對青青稞酒的絕對控制,權利堪比私有化公司,可以對公司的經營乾綱獨斷,高管任意任免。

    而青青稞酒的業績下滑也正是始于李銀會“用互聯網思維做有青藏高原情懷的青稞酒”、和多產品布局的戰略決策。

    2013年開始,主營白酒生產的青青稞酒貿然進軍不熟悉的葡萄酒行業。2013年和2015年,青青稞酒以1500多萬美元的價格兩次收購國外葡萄酒業務,并出資500萬美元在美國設立全資子公司OG,OG持有青青稞酒在美所有股權和資產。

    但是海外布局葡萄酒業務培育新盈利增長點的計劃卻頻頻虧損。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OG分別虧損1845.94萬元、1265.88萬元,虧損范圍持續放大。

    同時,青青稞酒在2015年開始展示實控人的互聯網思維,以1.44億元收購了酒類電子商務公司中酒時代(主要平臺是中酒網),確認商譽1.79億元。

    成功“觸電”并沒有帶來新渠道端的預期增長,2015年至2017年,中酒時代分別虧損4163萬元、4675萬元、3232.56萬元。

    2017年青青稞酒不得不對中酒時代全額計提1.79億元的商譽減值,導致虧損9416.43萬元。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公司用互聯網思維做青稞酒的高原情懷。

    2018年6月29日,青青稞酒表示,將對中酒時代財務資助額度增加至2.25億元,期限自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截至公告發布,青青稞酒已向中酒時代提供財務資助余額為1.95億元。

    多產品布局和互聯網思維已成為蠶食公司凈利潤的黑洞,逐步迷失了白酒的主業。

    李銀會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業績不好確實跟經營決策、市場策略、判斷方面的失誤存在關系。高管離職是普遍現象,不足以特別關注,公司是不是在做徹頭徹尾改變,能否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價值才是值得關注的。

    對于公司管理,李銀會稱這兩年最大的轉折是管的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細,越來越深入,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帶,而其堅持的葡萄酒布局和互聯網大數據思維或許才是青青稞酒面臨的最大困局。

      關鍵詞:青青稞酒 轉型  來源:華夏時報網  韓永先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白城市| 江达县| 韶山市| 秀山| 南京市| 福建省| 济源市| 酒泉市| 南皮县| 奉新县| 澄城县| 宽城| 渭南市| 万州区| 泽普县| 康乐县| 巫溪县| 闽侯县| 格尔木市| 长海县| 延津县| 竹溪县| 仁怀市| 溧水县| 永福县| 来凤县| 拉孜县| 台东市| 苏尼特右旗| 海阳市| 定南县| 页游| 楚雄市| 武夷山市| 新昌县| 江北区| 扎赉特旗| 平舆县| 武陟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