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調整至今,今年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已經出現觸底反彈的現象,不過,上游原酒企業的調整還遠遠沒有結束。
11月26日,總規模30.15億元的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簡稱“原酒股權基金”)落戶酒都瀘州。瀘州市副市長曹勇表示,四川的原酒企業,受行業形勢低迷的影響,市場銷售疲軟,資金回籠乏力,原酒企業的資金比較緊張,瀘州作為全國重要的原酒生產區,受到的影響更為深刻、更為劇烈,企業在資金的需求上更為迫切。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宋書玉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酒類生產企業有2萬多家,企業數量還是太多,產業調整行業集中度肯定會提高,原酒企業的調整之路還很長。”
原酒鑒別有望破題
本次成立的原酒股權基金最大亮點是,為原酒提供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這也是國內首支以純糧原酒為投資標的的基金。基金由興業銀行成都分行作為優先級投資者投入20億元,四川發展下屬全資子公司四川三新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瀘州市興瀘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瀘州老窖原董事長謝明出任原酒投資基金董事長。
原酒,主要指純糧發酵酒,發酵后的酒精度能達到60%-65%,之后,通過勾兌后,成為品牌酒。不過,這個行業一直存在貸款難問題,原因之一是銀行無法對原酒資產進行評估。一位接近原酒投資基金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原酒企業小而亂,標榜固態純糧發酵的原酒經常會摻入一些液態發酵的白酒(俗稱“食用酒精”),而銀行無法對此做出鑒定。在行業下滑下,原酒銷售受困,一些白酒產區的原酒企業,甚至出現因資金回籠乏力,當年原酒無法投糧,停止生產的現象。
不過這種現象可能在近期得到解決,宋玉書向記者透露,因為由中國酒業協會牽頭的固態原酒標準體系即將在明年1月出臺,這套標準體系最核心一點在于,目前已有技術可以鑒別出原酒中是否含有液態發酵酒,這便能很容易地鑒別出原酒的價值。
謝明進一步透露,這套標準將會細致地規定窖池使用年限、發酵期、發酵原糧的種類是進口糧食還是小麥、玉米等等。如此讓原酒具備了質量及價值評估的標準,讓投融資也有了依據。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通過標準鑒別原酒,便可以有投融資依據。基金未來最理想的結果是,通過融資介入,把握原酒定價權。”
30億投資影響幾何?
曹勇坦言,2012年下半年以來,白酒進入調整期,白酒的利潤、銷售呈現相對大幅下滑的趨勢,白酒產業的發展陷入了瓶頸。瀘州作為全國重要的原酒生產區,受到的影響更為深刻、更為劇烈,企業在資金的需求上更為迫切。瀘州,白酒的產量占了全中國白酒產量的七分之一,銷售收入也占了近七分之一,銷售與份額占四川省近二分之一。
其實早在今年5月,四川省便出臺了《關于促進白酒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金融支持上,要求金融機構對正常企業不斷貸、不抽貸、不限貸,其中還特別針對原酒做了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社會資本設立原酒基金、投融資和交易平臺,加強對原酒產品的價格調控能力”。
30多億元的投資基金對原酒行業的幫助有多大?謝明坦言,投資基金要做的肯定不會是漫天撒花,“30億元如果家家都投就像下毛毛雨,投資基金要做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所以未來的標的是扶強扶優。”據了解,目前瀘州有中小酒企700多家,謝明表示,目前大概看了100家,但基本已經囊括了未來投資的對象。
宋書玉對記者表示,在這輪調整中,白酒的集中度會逐漸提高。目前,國內有白酒生產企業約21000家,其中約7300家擁有生產許可,其余約12000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這些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優勢產區周邊,比如瀘州、遵義,其中四川省、貴州省分別有約5000家及約4000家這種小企業。未來產業集中度提高,原酒企業在調整中面臨的困難更多,這一方面是由于原酒企業的社會分工沒有得到客觀認可,優勢產區的作用也沒有得到體現,“原酒企業的調整之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