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特對外披露,2016年,四特核心品項四特東方韻銷售數量和銷售額實現雙增長,全年銷售數量增長14.57%,銷售額增長14.64%。
即使在一線品牌的強勢沖擊下,四特在大本營市場的“霸主”地位依然穩固,并且取得逆勢增長。據江西酒圈人士對酒業家透露,四特2016年銷售業績逆勢增長,銷售規模或在45—48億元之間。酒業家記者并未從官方渠道獲得四特去年的銷售額數據,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四特上交的利稅都在10幾億元。”
據酒業家記者了解,四特提出2017年“結硬寨,打呆仗”,聚焦資源、聚焦產品、聚焦市場。
低調的“霸主”,四特業績穩中有升
“除了江西省內,四特在省外市場大概10億左右的規模”,一位江西本地的大商告訴酒業家記者。
事實上,據酒業家記者了解,四特在過去幾年業績規模一直比較穩定。據2015江西民營企業100強名單公布的數據,2015年四特的營業收入在31.09億元。而據宜春市政府公布的數據,2012年四特實現銷售收入30.18億,上繳國家稅收8.92億;2013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96億元,實現利稅13.98億元。
“四特在江西可謂一家獨大,雖然白云邊、迎駕、皖酒等品牌對江西市場發起攻擊,但四特猶如一堵墻,建立起了非常強大的渠道壁壘”,熟悉江西市場的白酒專家楊承平對酒業家表示,“只有四特可以覆蓋全省,省外中低檔白酒品牌在江西鮮有作為。”
提及四特在江西省的地位時,一位四特的經銷商程琦(化名)用“絕對的老大”來形容。陳琦估計,排在其后的江西酒廠營收不到四特的十分之一。
有接近四特的人告訴酒業家記者,四特目前市場以江西為核心,輻射華南地區;湖北和河南市場都有過億元的銷量,而在廣東的市場規模更是高達5億以上,在福建的銷售額也超過3億元。
“福建的西部,由于與江西交界,加上四特酒在當地主打的是中低端白酒市場,四特酒的占有率還是非常高的。”上述人士說道。
該人士還給酒業家記者講述了一個場景,“四特在江西強勢到什么地步?江西人但凡喝酒請客就是用四特酒來招待客人,某種程度可以說,四特在江西人心目中猶如茅臺在中國酒圈的位置。”
四特構建三大壁壘:品類、渠道和產品
在程琦看來,四特的渠道、產品及品牌上的優勢讓其在江西市場占據絕對壟斷地位。渠道上,四特幾乎籠絡了江西省內的所有經銷大商;產品上,四特在高、中、低價位段全線覆蓋,遍地開花;而在品牌上四特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江西省的本土企業,四特得到了江西消費者很高的認知度與忠誠度。
除此之外,四特的特香型也迎合了江西本土消費者的口味,緊緊貼合了這一市場的需求。
在楊承平看來,“四特之所以成為江西‘霸主’,原因在于三個方面:一特香型構建起了品類壁壘;二渠道相對扁平化,相比其它白酒品牌,四特的渠道都要扁平化,四特不設市級代理,只有縣級代理,每個縣針對四特的產品設立一個代理商,最后一個縣可能有幾個代理商;三產品結構比較合理。”
“每個層次的產品銷售都不錯,其中星級系列對四特銷售貢獻在10個億以上。”楊承平表示。
“四特最獨到的地方在于其穩定的經營,這個企業對市場的管控非常清晰,有點像洋河的市場操作方式。”江西大商王珂(化名)告訴酒業家記者。
有業內分析人士對酒業家記者表示,2009年推出的東方韻系列產品成功對于四特的霸主地位尤其重要,這一單品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四特的品牌地位在省內占絕對優勢,銷售額可以拋省內第二品牌幾十億;二是價位帶設計剛好與年份酒、星級系列無縫對接,把握了恰當的時機,當時的消費趨勢正趨向于100-300元的中端消費;三是優質的經銷商與合理的扶植策略,使得廠商融為一體,相互成就;三是組織裂變后,費用也同步落實到前端,使前端能夠有靈活的空間運作;四是除了品質值得消費者信賴以外,四特的決策層始終很果決,在面對市場眾多不確定因素時,能夠堅決執行年初制定的總規劃不動搖,尤其是在產品投放上;五是近年來很多江西人逐漸在往華南區域發展,因人口輻射的力量,逐漸影響了省外消費者的飲酒習慣,拉動了省外市場的消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