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公司 >

    澳富邑集團陷低谷 葡萄酒庫存難消

    2015-03-06 10:10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富邑經歷了中國、美國市場銷售下滑、關閉在澳酒廠以及被財團收購等一系列事件。去年歲末又被曝出計劃削減旗下約占集團總品牌1/4的25個葡萄酒品牌。

    據悉,富邑去年上半財年獲得利潤4260萬澳元,較上財年同期的1.062億澳元稅后凈利潤下跌了60%。即使近期富邑推出促銷重組亞洲市場等舉措力圖扭虧為盈,但收效甚微。

    業績持續下滑虧損過億

    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去年上半年在澳大利亞本土市場和新西蘭市場,富邑集團收入同比下降30%,美國市場下降了46%。

    據了解,富邑集團去年上半年在亞洲市場的葡萄酒銷量降低18%、收益下降63%,跌至490萬澳元。富邑去年下半年發布的財報顯示,富邑集團巨虧1億澳元。其實,從2013年起富邑集團業績就開始下滑。2013年富邑集團凈利潤較2012年同期下降53%,從8990萬澳元跌至4230澳元;2013年富邑年度財政凈虧損達1.009億澳元。

    業內人士認為,富邑方面早已開始斷臂謀求自救。富邑葡萄酒集團CEO克拉克在去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富邑計劃將旗下的25個品牌下架,或尋找第三方開展合作,以企業合資的形式繼續經營。克拉克也曾公開向媒體表示,富邑擁有葡萄酒品牌80個,將要削減25個盈利狀況不理想的品牌。

    業內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底,富邑葡萄酒集團在美國和中國市場遭遇低谷,被許多投資財團列為收購對象。2013年富邑葡萄酒集團在美國市場虧損嚴重,但在歐洲、中東、非洲以及澳大利亞本土市場的利潤卻在增長。這要歸功于富邑在這些地區將不盈利的產品撤出,雖然葡萄酒銷售額比同期下降,但其利潤卻上漲了1160萬澳元,漲幅263%。

    內部品牌嚴重同質化

    葡萄酒業內人士爆料稱,富邑對美國市場的過度樂觀導致了其葡萄酒庫存過度膨脹。為減少庫存損失,富邑集團花費了1.543億澳元,其中包括銷毀了價值3500萬澳元的葡萄酒。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富邑集團在全球擁有貝靈哲、奔富、玫瑰山莊、禾富等近百個品牌,但其中部分品牌從價位、品質等都存在嚴重的同質化。

    業內人士表示,富邑集團缺乏完善的分銷體系和運營體系,運營管理效率不高。

    在全球葡萄酒市場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富邑集團遇到了品牌推廣、與經銷商業務關系處理、整體資金運營、倉儲庫存管理以及同等級品牌過多等問題,從削減品牌到尋求第三方合作,無非都是在優化組合企業管理。同時,富邑通過削減品牌、整合經銷商,對同質化嚴重、良莠不齊的經銷商進行梳理。

    開展促銷重組架構求扭虧

    盡管去年上半年利潤下跌,但富邑上半年的凈銷售收入攀升6.2%達到8.827億澳元。

    近日,富邑集團推出一系列措施,借此提升富邑集團的銷售業績,以扭轉市場頹勢。為此,富邑集團提前發布了包括奔富、葛蘭許在內的眾多高端葡萄酒品牌。此外,富邑集團還在全球開展了葡萄酒促銷活動,只要顧客任意購買6瓶富邑集團高端葡萄酒就可以用折扣價購買葡萄酒酒柜。

    克拉克表示,2015年是至關重要的“重組年”,他對此持樂觀態度。盡管面臨的困難很多,但只要市場好轉,富邑便能走出困境。公司將重組品牌架構,重新優化其葡萄酒在亞洲市場的分配,從而實現品牌利潤最大化。盡管富邑集團的業績從2013年起就開始下滑,但目前稅前收益和銷售數據顯示公司虧損局面已經開始扭轉。

    富邑葡萄酒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中國市場的低迷影響了富邑在亞洲市場的銷售,尤其是高端葡萄酒的消費。但富邑仍舊堅信在亞洲其他市場會出現持續增長,因為富邑方面將重新優化其葡萄酒在亞洲市場的分配,從而實現品牌利潤最大化。

    葡萄酒專家表示,富邑一年多來不斷推出新舉措進行品牌建設與市場開發,同時也在尋找新的融資。盡管克拉克上任后縮減成本,提升集團銷售體系,但是澳大利亞葡萄酒過剩的問題仍舊在短期內無法得到很好解決。

    實時資訊,酒業商機,盡在佳釀網微信公賬號(jianiang_cn)

      關鍵詞:澳大利亞 富邑集團  來源:北京商報  叢曉燕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栖霞市| 博兴县| 乐平市| 鲜城| 团风县| 海淀区| 云南省| 盘锦市| 高淳县| 辉县市| 仪征市| 正安县| 文登市| 保康县| 新丰县| 农安县| 游戏| 桓台县| 萨嘎县| 阳城县| 宜黄县| 冕宁县| 察哈| 乳源| 资中县| 同江市| 平泉县| 井陉县| 安岳县| 汉阴县| 温宿县| 巴塘县| 沁源县| 湖南省| 英吉沙县| 永州市| 玉溪市| 兴隆县| 台中县| 白水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