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wǎng) > 酒文化 > 酒生活 >

    白酒的傳說和典故(2)

    2018-05-25 16:46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聊天,談得非常投機。后來,酈食其設(shè)計攻克了陳留,為劉邦的軍隊解決了糧草短缺的問題,被劉邦封為廣野君。

    在楚漢戰(zhàn)爭中,酈食其勸說齊王田廣歸漢,而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齊王以為酈食其出賣了他,便把他烹死了。根據(jù)這個故事,后人將“高陽酒徒”引為成語,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白衣送酒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酷愛飲酒、性情恬淡,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棄彭澤縣令不做,而去做“隱逸詩人”,每到重陽節(jié)就陶醉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情緒中。南朝宋人檀道鸞在《續(xù)晉陽秋》中記載了陶淵明的一則故事:有一年重陽節(jié),他在東籬下賞菊,撫琴吟唱,忽而酒興大發(fā)。由于沒有備酒過節(jié),他只好漫步菊叢,采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悵。就在這時,他看見一個白衣使者向他走來,一問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送酒的。王弘喜歡結(jié)交天下名士,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陶淵明大喜,立即開壇暢飲,酒酣而詩興起,吟出了《九月閑居》這一首名詩。這首詩表達了陶淵明以菊自娛、淡泊名利的胸懷。

    “白衣送酒”的故事成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唐代詩人李郢在《重陽日》中道:“愁里又聞清笛怨,望中難見白衣來。”李白在《九日登山》中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懷中物,遂遇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后來,人們常用“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或者心想事成。

    斗酒百篇

    李白的酒量極大,他自稱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他還對妻子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據(jù)《新唐書·李白傳》載,唐玄宗時,李白任翰林。有一天,唐玄宗在宮中欣賞歌舞音樂,可聽來聽去,全是些聽膩了的老歌詞。他感到十分乏味,于是就下令宣李白進宮作幾首新歌詞,以供娛樂。侍從們趕緊去叫李白,卻怎么也找不到他。最后,他們好不容易才在一家酒館里找到了他,但是他已經(jīng)喝醉了。

    聽說皇帝宣他進宮,他說:“我是天上的酒仙,皇帝哪里管得著我!”侍從們好說歹說,他才敞著衣襟,登上了進宮的大船。到了宮中,酒力發(fā)作得更厲害了,李白大醉不醒。唐玄宗又氣又急,只好讓宮女們用涼水將他澆醒。李白勉強睜開眼,拿起遞過來的筆,一會兒便寫了十多首新詩。唐玄宗接過去,每看一首都贊不絕口。

    唐代詩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詩《飲中八仙歌》,對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動的描述。其中,杜甫寫李白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現(xiàn)在,人們常用“斗酒百篇”來形容人才思敏捷。

    關(guān)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典故  來源:四川省釀酒研究所  
    商業(yè)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张掖市| 闽清县| 赣州市| 如皋市| 台南市| 雅江县| 青海省| 株洲市| 郓城县| 遵义市| 连南| 灵台县| 长泰县| 禄劝| 韶山市| 无极县| 安仁县| 安国市| 广河县| 钟祥市| 鹤壁市| 阿拉善右旗| 临潭县| 东至县| 英山县| 梅州市| 柳江县| 忻城县| 咸丰县| 衡山县| 微博| 龙里县| 徐汇区| 岚皋县| 卫辉市| 肇东市| 辛集市| 凤台县| 潢川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