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評 >

    清香型白酒典范——汾酒

    2014-12-26 16:19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汾酒,漢族傳統名酒,屬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酒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給汾酒以無窮的活力。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被人們稱為“神泉”。《汾酒曲》中記載,“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注解說:“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明末愛國詩人、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說明杏花井泉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釀造名酒,必有絕技。《周禮》上記載了了釀酒六法,即:“秫稻必齊,曲藥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齊心得”,此為黃酒釀造法之精華。

    一九三二年,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義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為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名酒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一九六四年,輕工業部為進一步發揚我國傳統名酒技藝,以汾酒工藝為試點,組織了全國著名發酵專家秦含章先生為首的技術力量,系統地總結和論證了汾酒生產工藝的科學性、正確性,為進一步開展對汾酒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遠銷海外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進軍北京,路經杏花村暢飲汾酒,贊譽為“盡善盡美”。清李汝珍在《鏡花緣》一書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舉當時全國知名酒類五十余種,其中推汾酒為首,另外《兩般秋雨庵》、《清稗類鈔》等也有不少嗜飲汾酒的記載。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后,其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于是,閻錫山責令其副官集資設立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吞并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

    一九四八年汾陽解放后,汾酒獲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國營杏花村汾酒廠。酒廠的職工們進一步總結了歷史傳統經驗,改進生產工藝,使這枝古老的釀造奇花更加光彩奪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清爽,余味爽凈的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章,近兩年多以來,汾酒除滿足國內人民的需要外,還遠銷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茅臺老家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鹽商到邊遠的貴州省經商,因為當時交通不便,黔晉相距九千里,鹽商攜帶汾酒不便,就在貴州用當地的水和玉米、大麥,采用汾酒的釀制方法造酒,沒料到貴州的泉水獨特,生產出的酒別具風味,從此茅臺酒就成了山西鹽商的私釀酒。當地詩人吟“家唯儲酒買,船只載鹽多”即指此而言。因茅臺酒釀造工藝源于汾酒,因此就有了“茅臺老家在山西”的說法。

      關鍵詞:白酒  汾酒  來源:好酒招商網  佚名
      (責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特香型白酒——四特酒
    • 下一篇:口子窖17個特色歷程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威宁| 石台县| 资源县| 静海县| 格尔木市| 惠安县| 台南市| 阿拉善左旗| 汽车| 阿尔山市| 桂东县| 吉林市| 江西省| 武汉市| 江门市| 略阳县| 湘潭市| 蒲城县| 武义县| 远安县| 察雅县| 县级市| 临猗县| 兰考县| 岚皋县| 循化| 开原市| 阿克苏市| 会东县| 通河县| 犍为县| 什邡市| 吉安市| 建宁县| 五大连池市| 泰和县| 乌审旗| 钟山县| 襄汾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