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評 >

    山葡萄酒——“走心”的中國味道

    2015-08-17 09:54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喜生于針闊混交林緣及雜木林緣的山葡萄是我國東北地區的特產,其果可鮮食和釀酒。雖生于山野,但由山葡萄漿果釀造的山葡萄酒呈寶石紅色,鮮艷透明,醇厚爽口,具有獨特的果香和酒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是中國特色葡萄酒中的一抹亮點。

    山葡萄酒為何會有如此鮮明的中國味道?它的過去埋藏了多少不為人所知的往事?記者近期采訪著有《中國特色酒收藏投資指南》的酒文化暢銷書作家、陳年老酒收藏家曾宇,聽他構架出一個完整的中國特色酒體系,在一枚枚珍稀酒標中,追尋那些年的往事,以及已經失落掉的“走心”中國味道。

    濃墨重彩的中國葡萄酒文化

    談起中國葡萄酒文化,曾宇認為“任何話題的論述,最好都應從其源頭開始”,所謂正本清源,方得始終。根據他的考證,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美酒,最開始的形態都是大自然的恩賜——果酒。

    這個結論并非隨口一說,曾宇甚至為此做了大量的史料考證工作。有關人類最初栽培葡萄并釀酒的歷史有太多說法。比如說在開始的時間上,有人認為是在公元前八千年,有的人傾向于八千年前、七千年前或五千年前。似乎每一種說法都有根據,但又沒有更詳細的史料佐證。

    曾宇發現,有關葡萄酒的起源,竟也有學者推測應是由中國傳入歐洲。關于這個說法可見意大利農業技術有限公司潘登總裁在《葡萄與葡萄酒之路》大會的發言內容。不過,根據當前主流聲音對葡萄酒的起源地討論,盡管眾說紛紜,但它們主要集中在敘利亞、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古波斯。

    “大多數考古和學術研究,均指證東方的多個國家為葡萄酒的發源地,一些地中海東岸的古老國家在距今五千年前便已種植葡萄、釀造美酒,由此希臘的‘酒神精神’成了后話,至于羅馬、高盧(即法國)、萊茵河兩岸也只算得上是后起源中心了。”曾宇對記者說。

    按照這樣的考證結果,曾宇認為,我們東方人動輒談論的波爾多、勃艮第紅酒文化,論其歷史淵源,在古亞細亞文明面前,不過爾爾。當然,無論如何,中國的葡萄酒文化在龐大的世界葡萄酒圖譜中確如碧波浩渺中的一滴。

    學者陳習剛在《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傳入新疆的時代與路線》一書中說,后起源中心歐洲的葡萄品種在春秋時期傳入新疆,至此拉開了中國種植、釀造葡萄酒的序幕。西域美酒從此在中國酒文化中留下了幾分亮色。

    濃墨重彩的時代在隋唐時期,其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及文化成為西域傳播到中原的重要內容,葡萄酒文化空前繁榮,葡萄語言進一步豐富,是文學家創作的題材,也在史書、宗教、典章制度中多有體現。

    葡萄的得名很有趣。據說是人們酺而飲之,陶然而醉,故借酺、陶之音而得名。但曾宇也指出,由于華夏酒文化的根深蒂固,致使中國葡萄酒文化受到地域、社會、歷史因素的沖擊而始終處于谷物酒的旁支派系,從未成為中國酒文化脈絡之主流。

    相比之下,在西方,則同樣因為地域、社會、宗教等因素的影響,卻沿襲了葡萄酒作為主流酒種的發展脈絡。曾宇認為,盡管中國詩詞中亦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之膾炙人口的詩句,卻抵不住朝代更迭、戰亂頻仍的古代社會,那種在李時珍筆下,可釀可燒,甚至加入酒曲釀酢的“中國特色”葡萄酒釀法早已失傳。時值清末,中國已無釀酒大師,亦無正統葡萄酒文化。

    在品種上,特色的山葡萄酒分布在廣袤的草木葳蕤之中,其有別于近代歐亞葡萄品種和外來物種,也曾為大多數人所不知。這種葡萄,詩經稱之為“薁”,漢代則呼其“蘡薁”,魏晉時期,又叫做“燕薁”。時至唐朝,這種叫燕薁的果實民間習語稱“山葡萄”,并一直沿用至今。唐代蘇敬在《新修本草》中寫道:“薁,山葡萄,并堪為酒。”這種山葡萄釀酒的傳統,一直在民間有所傳承,并在當下的集安和柳河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山葡萄酒特色產業。

    關鍵詞:山葡萄酒 味道  來源:華夏酒報  劉保建
    (責任編輯:程亞利)
  1. 上一篇:如果白酒分等級,你該喝哪款?
  2. 下一篇:啤酒是酒類中最復雜的酒嗎?
  3.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汾西县| 邻水| 新竹市| 邛崃市| 怀化市| 崇左市| 博乐市| 蒙山县| 民和| 蒲城县| 郴州市| 耿马| 图木舒克市| 抚松县| 彩票| 班戈县| 西乌| 准格尔旗| 蒙自县| 齐齐哈尔市| 雅安市| 会理县| 板桥市| 从化市| 孝感市| 穆棱市| 汨罗市| 新乐市| 广河县| 宁都县| 河东区| 青田县| 城市| 盱眙县| 渑池县| 佛山市| 大港区| 灌南县| 科技|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