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進口葡萄酒頻現假貨 市場亟待整頓

    2017-12-28 08:56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近兩年伴隨行業消費升級,進口葡萄酒品牌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實現持續性快速增長,國產葡萄酒在強壓之下進入調整期。在酒水消費趨于年輕化、時尚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勢頭正猛的進口葡萄酒吸引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入局謀利。值得一提的是,進口葡萄酒除帶來豐厚的紅利外,隨之引發的品牌“擦邊球”、注冊空殼企業、國內灌裝勾兌、低檔酒冒充高檔酒等進口酒亂象問題也愈加凸顯。業內人士對此指出,以次充好、以虛假價格為銷售噱頭屬違法行為,從消費者角度而言,購買到劣質產品可依法追究商家的民事責任;從市場角度來看,進口葡萄酒市場亂象叢生,不僅對真的進口葡萄酒品牌形成傷害,還對市場秩序形成干擾,進口葡萄酒市場亟待調整。

    進口酒頻現假貨

    近幾年中國酒水消費環境趨于年輕化、市場化、多元化。進口葡萄酒因此發展成為消費新寵,而國產葡萄酒在市場承壓之下進入調整期。進口葡萄酒雖然為渠道帶來商機與紅利,但假酒入市、品牌“擦邊球”、國內灌裝勾兌、低檔酒冒充高檔酒等問題也日漸凸顯。

    今年以來,多起假酒案件及進口酒價格亂象事件屢遭曝光。12月,央視報道了大連市公安局食品藥品偵查支隊聯合沙河口公安分局成功偵破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假冒紅酒案件,涉及全國15個省,涉案金額3億余元。據悉,案件查辦中,專案組扣押假冒澳洲知名葡萄酒品牌奔富、法國葡萄酒巨頭拉菲的紅酒1萬余瓶,其他品牌紅酒3萬余瓶,假冒奔富、拉菲等瓶塞、瓶貼等商標標識2萬余個,假冒奔富系列紅酒瓶6.5萬余個。8月,一則內容為“一瓶‘掃碼價’為1399元的進口葡萄酒,實際售價僅為11.5元/瓶”的新聞掀開“高掃碼低售價”的酒業潛規則。而在此之前,廉價無名的進口葡萄酒入市后價格翻幾十倍高價出售給消費者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事實上,早在2012年,進口葡萄酒亂象問題已經為大眾詬病。浙江省消保委曾重點公示進口紅酒市場問題,其中包括傍名牌,僅與法國葡萄酒品牌“LAFITE”打擦邊球的品牌就達上百個;注冊空殼企業,造假生產地,虛構品牌歷史與文化以高價售酒;國內灌裝勾兌,冒充“原瓶進口”;鉆法律漏洞,保稅區產酒后,以進口酒名義入市等。綜上可見,隨著進口葡萄酒市場不斷發展,亂象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國產酒增長乏力

    據了解,當下進口葡萄酒總量高于國內葡萄酒產量,國產葡萄酒市場近幾年則持續承壓。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3-2016年,全國葡萄酒產量分別按年下降14.8%、1.4%、1.1%、1%,連續四年出現下滑。2017年1-9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達73.2萬千升,仍然同比下跌10.3%;僅9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達9.8萬千升,同比下跌19%。而2017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約為2.54億升,同比增長13.9%;總額約為11.46億美元,同比增長3.34%;平均價格為4.97美元/升,同比下降9.3%。

    目前,國產葡萄酒市場環境比較艱難,整個行業處于調整期。雖然部分葡萄酒企主要依靠低端產品銷量增加,業績實現回溫,但是國產葡萄酒兩大巨頭張裕、長城,仍處于增長乏力的困境中。數據顯示,2017年1-9月,張裕實現營業收入37.98億元,同比增長0.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16億元,同比下降1.04%。張裕曾在公告中指出,旗下適合大眾消費的中低檔葡萄酒保持了小幅增長勢頭,但受到國外葡萄酒大量涌入,且產品價格區間進一步下移影響,加之電子商務等新興渠道對傳統銷售渠道帶來巨大沖擊,國內葡萄酒市場特別是中低價位葡萄酒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長城則因業績持續虧損被中國食品“甩包袱”,近期先后經歷換帥和品牌瘦身后,長城的業績能否實現正向增長仍有待觀察。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戰吉晟表示,國產葡萄酒市場在進口葡萄酒的壓制之下出現萎縮,進口葡萄酒憑借品牌、品類等優勢推動市場持續擴容。處在調整期中的國產葡萄酒應該在消費者需求和對產品的宣傳普及等方面多下功夫,以提高整體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進口葡萄酒 假酒 國產葡萄酒  來源:杯酒人生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唐海县| 郴州市| 增城市| 朝阳县| 长岛县| 祁阳县| 潮州市| 宝兴县| 宜阳县| 上蔡县| 漳州市| 武乡县| 临潭县| 日照市| 西乌珠穆沁旗| 江门市| 滦南县| 阳山县| 腾冲县| 勐海县| 潞西市| 司法| 新竹市| 太白县| 南开区| 罗平县| 周宁县| 安宁市| 临泉县| 米泉市| 沈丘县| 荥经县| 富宁县| 玉门市| 大洼县| 农安县| 平潭县| 兰西县| 民丰县|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