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召開的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一度認為引發了當天的股市震動,但一個周末后,本周一各大白酒企業股價均有所上漲,顯示出市場對行業前景依舊保持信心,所謂的震蕩與連鎖反應也暫未出現。
同時,面對可能到來的強監管,我們認為醬酒行業將迎來一個重思企業與資本關系,走向健康發展新時代的機遇。
01、投資溫度緩降,利好優質品牌
上周六,申萬宏源發布行業周報認為,8月20日相關部門召開監管座談會背景是,“近兩年醬酒熱度不斷高漲,吸引了大量產業和資本參與”,監管層已關注到“醬酒的無序擴張對行業中長期良性發展不利。”
該研報指出了當前資本熱潮之下,醬酒產業面臨的諸多隱憂:包括醬酒價格持續上漲,但真實開瓶率有限,以及醬酒資本投資過熱。
醬酒投資大熱,是近年來資本入局白酒行業的顯著特征。在白酒企業數量整體下降的大背景下,醬酒企業卻呈井噴式增長,不但外部資本紛紛涌入,眾多其他香型企業也在積極發展醬酒業務。
資本介入使醬酒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在銷售上,醬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已經從2010年的14.6%上漲至2020年的26.6%,成為中國第二大白酒香型。在產能上,2019年以來,到2025年,該類型白酒將釋放釋放20萬噸新產能,產能將達到80萬千升。
此外,由于醬酒釀造對工藝和環境的特殊要求,業內普遍認為,醬酒未來仍有較大的價格提升空間。平安證券的研報就認為,其未來五年的噸價復合增速將達到10%。
但隨著仁懷市針對產區良性發展與企業理性成長提出的規范和建議文件,再到周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召開的監管座談會,都明確傳遞出抬高資本準入門檻,規范產能擴張的信號。
隨著監管信號日益明確,醬酒企業在產能提升、價格上漲方面的預期均出現較大不確定性。
不過總體上來說,在茅臺、郎酒等頭部品牌的明星效應作用下,醬酒在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供小于求的態勢。在強監管環境下,醬酒生產企業如能有效吸引長期資本,有序有質擴充產能,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對處于高速上升階段的醬酒產業而言,如何在資本誘惑之下保持自身健康穩定發展,已成為當前最為嚴峻的問題。
02、資本熱炒醬酒,“茅臺鎮奇跡”難再現
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茅臺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自2015年白酒行業復蘇以后,茅臺股價從100元一路沖上今年春節前后的2680元高位,僅僅用了五年多時間。
市值的快速增長,吸引了資本不斷加碼增持。
截至2020年底,持有茅臺的公募基金達到1656支,位列全股之冠。早在茅臺剛上市的2001年,王亞偉就將其作為自己的第一重倉股,押注其未來的高速成長。張坤執掌的易方達也曾多年名列茅臺十大股東。前后兩位“公募一哥”重倉買入,可見茅臺在資本市場的魅力。
而近年來“醬酒熱”的一大動因,也正是投資者相信,這類白酒與茅臺在釀造工藝、環境、口感和發展前景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
2017年4月2021年4月,隨著茅臺股價飛速上升,海銀控股、巨人集團、萬明堅、凱輝基金、經緯中國、中金資本、清流資本和紅三角集團等投資界巨頭紛紛入局“染醬”。今年7月,網絡一度盛傳馬云、孫宏斌投資百億入局醬酒市場,更引發了業界關注。
但成就茅臺遠非一日之功,資本卻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對于茅臺這樣市值兩萬億級的大企業來說,部分資本的來去對其影響畢竟有限,對很多中小規模的酒廠來說,它卻意味著致命的風險。
白酒產業的高利潤背后,是大量長期的前期投入,這輪投資熱潮之下的產能,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完全釋放。一些追求快速回報的投資可能等不了這么漫長的周期。再加上產業環境、投資風向的些許變動,對很多企業來說,可能就意味著資金斷供,企業倒閉。
除了資本本身的不穩定性,業外資本對業績的要求,還促使醬酒生產企業加速擴充產能,也可能會超出釀酒產業的承載力。
在四月份舉辦的仁懷醬香酒產區品牌推介會上,金沙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道紅質問道:“根據此前媒體的報道,有些企業竟然喊出了‘十四五’要做到千億,有的喊出要做出10萬噸的目標。試問,茅臺股份公司做了多少年,做出10萬噸沒有?”
郎酒集團汪俊林也在青花郎戰略定位升級發布會上指出,赤水河兩岸的醬酒優質產能已開發完畢,增量空間有限,“任何炒作醬酒熱,賺快錢的行為,都是對行業發展的不負責任。放任這樣的發展方式,后面是要‘還賬’的。”
除了過分擴張產能,資本入局醬酒之后,很多企業為了快速創立品牌,掀起了一股“貼牌”熱。
2020年初至今,仁懷市新增酒類相關企業4508家,相當一部分企業并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貼牌”開發一個新品牌。而貼牌酒背后的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現象,已經受到當地監管部門的關注。8月20日座談會召開前,仁懷市相關部門已多次發文整頓規范貼牌企業。
本次座談會后,資本層面對醬酒熱的監管信號已經出現。這是醬酒行業一次難得的調整機會:追求短期回報的資本進入被遏制,為長期發展的優質資本來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未來醬酒優勢品牌的培育,離不開這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03、迎接有效監管,產業升級態勢已現
相比于眾多醬酒企業的高歌猛進,茅臺的銷售擴張節奏卻明顯放慢。根據半年報顯示,其營收增長已降至9.08%,回調跡象明顯。
在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茅臺董事長高衛東提出,在“十四五”乃至更長發展時期,茅臺將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作為醬酒行業的龍頭與旗幟,茅臺此番表態,也為整個醬酒行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白酒專家、原中國釀酒協會白酒專家組組長梁邦昌在今年8月13日撰文指出,醬酒“熱度要有,但必須穩定和持久”。而監管信號的出現,無疑會為醬酒“穩定持久”的慢熱鋪平道路。
過去一段時間的“醬酒熱”,促使了這一香型的白酒產能擴大、市場擴展,也積累了一定的消費者認可度。資本熱潮得到有效監管之后,各類酒企將有更多機會做大做強品牌,科學規劃產能,合理布局營銷策略。
在整個白酒行業向中高端集中的大背景下,擁有強品牌、高品質的醬香新酒,依然有著無限發展可能。
今年三四月間,貴州醇董事長朱偉和珍酒集團董事長吳向東先后提出,醬酒產業未來可能還會出現萬億市值的大企業。長遠來看,這一宏大目標離不開資本、品牌和市場的良性互動。
8月23日,白酒板塊高開高走,顯示了資本市場對行業未來長期發展趨勢的信心,顯然未來的市場會為更多優質資本騰出空間,醬酒市場將迎來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轉變。(原標題:追擊白酒座談會 | 監管利好優質資本,護航醬酒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