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日上午11:00,糖酒快訊網站突發新聞《百威出事兒了》一文剛一發布便引起了行業極大的關注與回應。新食品記者當即與當事雙方進行了溝通,了解到事情原委。
討債方:金易集團,成立于1993年,自1995年起正式成為百威啤酒系列產品的代理經銷商。
被討債方:百威英博,擁有眾多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啤酒品牌,包括超高端的時代、科羅娜、樂飛、福佳啤酒,高端的百威啤酒和全國品牌哈爾濱啤酒。自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在短短的十七年里,百威英博在中國的投資超過三十億美元。目前,百威英博在中國十幾個省建立了40多家世界級啤酒廠,員工總數近26,000人。
(金易工作人員封堵百威上海辦公室)
金易集團向百威討債600多萬,封堵百威辦公室
網絡傳出的照片顯示上海百威英博總公司正在被上門討要說法的經銷商圍堵。
現場擺放著“吉祥、我們要見你,解決問題”和“百威公司欺詐中國20年經銷商”等橫幅,百威門前四名男子與討債者對峙,氣氛非常緊張。
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了在上海百威英博總公司聲討的金易集團董事長苑蓮鳳,她告訴記者:“目前的情況是,我們報警,相關人員說他們不參與經濟糾紛。百威今天安排一位負責全國經銷商的王先生回復我們老板不能出來與我們見面,要是解決了我們的問題,如果以后的經銷商一旦有問題都來要求老板解決,老板應付不過來。”
“這是09年的事情,之前一個來自巴西的負責人就了解事情的原委,讓我們回遼寧當地解決,但是一年多了還是沒得到解決。一年來主要負責遼寧市場的Jeff與金易集團對賬,對到最后Jeff回答說把賬目上報總部了,但總部一直未批。”苑蓮鳳補充道。
糾紛之所起
“當時百威在中國就9個經銷商,我們就是其中一家,主要負責東北和內蒙的業務。600萬,這個錢不是他們給我的折扣,也不是獎勵,而是他們在市場投入的時候告訴我們不好走賬,讓經銷商用現金替他們墊付。這筆款項會在進貨的時候,按照比例返款。打比方我下100萬訂單,我支付70萬,剩下30萬就拿之前墊付的推廣款來抵。我今天在百威總公司也看到有人來要錢,也以同樣的方法被打發走了。百威常用的套路就是先打發你回到當地,像當時我們就是安排百威東北事業部的負責人每天跟你對賬,因為這600多萬不是一筆,是整個沈陽市場上合起來的,沈陽有100多家店,一對就是一年。到后來就是發信息也不回了,打電話也不接了,我們只好又上總部來了,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來了無數次,像去年我們來這待了差不多10天。”苑蓮鳳向記者說道。
百威踢皮球,一踢6年
苑蓮鳳說:“因為他每年出來解決的人都不一樣,都表示自己會認真解決,如果這次不給我一個書面答復,我是不會同意的。”
“我們做到2014年,再加上現在的利息,龐大的數字。他們就像一個國營企業一樣,誰也不愿意承擔這個責任,當時與我們簽訂合作協議的對接人早已換掉,他們人員流動太頻繁了。說來也奇怪,我出問題的都是我沈陽的店,大連的店就沒有這個情況,大連往上報的時候就是報的現金。”
“之前的6000萬主要是買場買店供應權的錢,還有百威總公司搞活動的費用也是我墊付的,商場的、促銷的。以夜店為例,有的一家幾十萬,這些推廣支出主要發生在2009—2010年間。”
“我們與百威的合作之前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但只要找到他們的領導,都很好的解決處理了,畢竟合作了這么多年。出現這種現象是在2010年,在推廣買店的時候,都是由百威總部負責人簽字認可以后,我才能去做的,相當于把我們架空了。對于這個問題,我也跟他們爭論過很多次想要參與其中,他們這樣做就是不信任經銷商。現在百威就是不跟我們對話,跟我對接的百威某些員工也表示無可奈何。”
百威官方回應:對方要求不合理,無法律依據
百威英博的公關總監郭琬蘋也迅速就此事做出了回應。
“我們是一家注重跟經銷商合作的公司,我們跟每個經銷商在市場投入的合作,都有簽署很明確的協議,雙方都必須嚴格遵守這個協議的各項約束。針對金易達這樣一個經銷商,針對金易達反映的情況,我們也在做一些研究和調查工作,看兩邊在爭執的點到底是什么。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費用核銷的要求在法律上面的依據是很薄弱的,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認同這些不合理、不規范的要求。”
“我們想強調的第一個是我們很尊重跟經銷商之間的合作,但現在它反映在這樣的狀況中,我們也愿意坐下來跟他們談。但他們要求我們核銷的費用不在我們雙方簽署的協議里面,不是不愿處理,只是我們的回應達不到他們的訴求。”
“在核算費用中,我們發現并沒有這樣的折扣。我們給他的回應都是基于我們的合約精神,所以我們不會去違反法規,我們也不贊同經銷商有這樣的行為,我們并不會去承擔這類的責任。出于對每個經銷商的尊重,我們不能夠透露給媒體關于合約更多的細節。”
郭琬蘋也強調此次事件已經啟動司法程序,孰是孰非只有待相關部門介入以后才能水落石出。
(百威英博發至本網的聲明)
市場反響
同樣是與百威合作了19年的經銷商李總(化名)就沒有遇到金易集團這樣的問題,他告訴記者:“推廣費用肯定要墊的,但是報銷上,按要求處理,跟廠家配合好,出現問題了及時溝通,也是可以的。我們這邊一直就不會存在這種收不到錢的情況,估計是雙方都有問題。談到投入和政策,確實都是百威的人負責。沒有話語權?那就是經銷商和廠家沒有溝通好啊。”
也有網友A評論稱:曾經百威欺騙員工解除合同,無視中國的法律法規,這樣一個企業,剝削中國企業,剝削中國老百姓,行徑可恥。
網友B則認為:關于費用兌現問題,中國白酒企業特別是有些名酒企業也要深刻反思。
網友C聽說此事以后,立馬反應說:百威還欠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