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起,瀘州老窖對窖齡酒全系列停止供貨,此舉欲使該系列白酒價格逐步回升。以30年窖齡酒為例,一批價普遍上漲了5—7元。
無獨有偶,另一家川酒代表品牌郎酒近日也開始嚴格控貨,不少紅花郎經銷商陸續接到了“暫停接受訂單”的文件。
“國內白酒在經歷了探底之后,不少酒企選擇在淡季調整政策,采取控量試圖把價格挺上去,逐步結束倒掛,強調順價,一步一步將行業拉回正常的軌道上來,這也成為行業的一種發展趨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瀘州老窖 率先發力搶市場
在瀘州老窖完成新老交接后,7月1日“新班子”發出第一道“指令”:對瀘州老窖中檔酒窖齡酒系列產品實行“停止供貨”。記者在采訪多位經銷商后了解到,瀘州老窖發布該指令,并未明確停供到何時。
據了解,窖齡酒的價格亂象已引起品牌的極大關注,記者從瀘州老窖官方網站獲悉,在設定的市場零售價中,52度的30年窖齡酒為308元/瓶,52度的60年窖齡酒488元/瓶,52度的90年窖齡酒大約為718元/瓶。然而,在個別地方市場卻存在竄貨現象,窖齡酒30年大約只需要100多元/瓶,而60年也只需要200多元/瓶。此次停供指令,或是為梳理窖齡酒面臨的價格亂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瀘州老窖的高端產品“國窖1573”之前也經歷了暫停供貨、回購等舉措,其目的也是清庫存、挺價格,至于效果還有待觀察。
記者了解到,此次瀘州老窖敢于做出“停止供貨”的決定,源于目前窖齡酒市場銷售看好,目前銷售額已過5億,超額完成了去年全年的任務。對此,業內人士張莉分析認為,對于瀘州老窖公司而言,此次停供,或許有利于提升中高端產品占比。據瀘州老窖2014年報披露,瀘州老窖去年全年酒類營收合計50億元,其中70.35%收入來自低檔酒類,而高檔酒和中檔酒分別僅占17.94 %和11.70 %。
在剛剛結束的瀘州老窖股東大會上,新任董事長劉淼表示,按照品牌規劃建設,2015年中高檔酒占比應該在50%以上。公司未來1至3年的戰略是強調中高端產品的市場恢復,除要努力恢復“國窖1573”近3000噸的年銷量外,還將繼續對百年窖齡和特曲進行調整。
穩價順銷 郎酒欲結束“倒掛”
幾乎在瀘州老窖發布窖齡酒“停止供貨”政策的同時,郎酒也于7月7日在官方網站上稱,“從2015年7月1日起,紅花郎全線產品(紅花郎10、紅花郎15、青花郎)全面嚴格控貨,公司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確定恢復供應時間和市場投放量。”
郎酒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紅花郎作為郎酒集團的主導戰略產品的地位絕不會動搖,面對市場和行業變化,紅花郎開展了市場品牌宣傳活動以及營銷活動,以加強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重點打造和暢通了餐飲渠道。事實上,經過2013、2014年的調整,紅花郎庫存從2012年到2014年已下降了70%,同時經銷商的經營性虧損大部分由郎酒買單,較大程度解決了市場高速發展時期遺留下來的市場問題,穩定了市場發展。
7月12日,郎酒新品上市發布會中,郎酒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付饒表示,郎酒已經全面復蘇,上半年業績全面超越預期,“目前,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建設,鼓勵大力度投入培育消費群體和渠道基礎網點,嚴控變現、降價等影響渠道價格的消耗性投入,堅定不移地走營銷分離的道路,而郎酒的銷售模式、銷售隊伍和銷售運作將會迎來一次徹底的轉型。”
記者了解到,與瀘州老窖情況不同,紅花郎作為郎酒的核心產品,長期價格倒掛與政策補貼,對品牌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而從上半年了解到的銷售情況來看,紅花郎已經超額完成了集團下達的目標任務,也正是由于這個契機,才能使品牌能夠放心大膽地推行控量挺價。
事實上,在半年結束后,多家名酒企業不約而同地開始在控貨上做文章,下半年價格上漲有望實現,經銷商虧本含淚甩賣的現象有望得到遏制,白酒市場在谷底或許會迎來緩慢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