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作為一種舶來的健康型酒類飲品,一經傳入就深受我國消費者的喜愛。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葡萄酒在我國已經從高端消費進入大眾消費時代,并占據了比較大的市場份額。然而,隨著國內酒類市場的整體低迷,葡萄酒市場也未能獨善其身,我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疲軟期已持續一段時間,國產葡萄酒的銷售也不容樂觀。進入2015年,隨著國家對于葡萄酒關稅、酒行業發展等方面政策的調整,以及酒企對電商等新營銷手段的利用,葡萄酒市場已出現全新格局,呈現出了進口酒持續回暖,國產酒特別是甘肅葡萄酒產業奮勇爭先的局面。
在進口葡萄酒領域,回暖速度最明顯的當屬智利葡萄酒和以澳洲為代表的新世界產區。中智自由貿易簽署的協定規定自2015年起智利葡萄酒進入中國零關稅,這極大地刺激了智利葡萄酒對華出口。目前在中國的進口葡萄酒國家排名中,智利的進口量排名第二,進口總額排名第三。自中智自由貿易協定簽訂以來,智利葡萄酒至華的進口量逐年爆增。數據顯示, 2010年,智利葡萄酒的進口總額為1.03億美元,2013年該數字已增至1.67億美元。另外,今年3月智利瓶裝葡萄酒向中國出口大約34萬箱,總額超過1.16億美元,增長14.8%,平均價格達到每箱34.4美元。
與智利葡萄酒進口增速保持一致的還有以澳洲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產區。目前中國海關對澳大利亞進口瓶裝葡萄酒收取14%關稅,散裝葡萄酒關稅則達20%。但根據中澳雙方在2014年底公布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中的條款規定,中國將在未來4年內逐步取消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征收的進口關稅,這對澳洲葡萄酒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紅酒經濟研究中心對于中國紅酒市場更是給出了樂觀判斷,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紅酒消費量將增加60%,到2018年中國紅酒凈進口量或增至7.9億升。
面對不斷涌入的進口酒,國產酒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新定位市場,不斷提升品質,出現了弱復蘇局面。近日,中國酒業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的《2014中國酒業研究報告》指出,2014年葡萄酒行業處于緩慢恢復元氣狀態,全年完成釀酒總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相比2013年均有所上升,整個行業進入弱復蘇狀態。國家統計局今年一季度統計數據則表明,國產葡萄酒行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6.4%與19.1%,增速環比回升。隨著消費者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品牌意識的日漸覺醒,一些老牌的國產葡萄酒,例如張裕葡萄酒,我省的祁連葡萄酒等,比起琳瑯滿目的進口酒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我省河西走廊地區因其特有的自然條件,自古以來就是葡萄酒的出產圣地。目前,我省主要有武威、張掖、嘉峪關三大葡萄酒產業基地,全省擁有釀酒葡萄種植面積24.51萬畝,比2010年凈增12萬畝,成為我國釀酒葡萄種植大省。
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葡萄酒產業發展,明確提出將葡萄酒產業作為我省的特色富民產業來抓,并在2010年就出臺了《2010—2020年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葡萄基地達到50萬畝左右,葡萄酒生產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市場份額占全國葡萄酒市場的10%左右,葡萄酒銷售額超過400億元。
近年來,我省主要葡萄酒生產企業運用“抱團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到東南沿海和京津環渤海等省市多次舉辦河西走廊葡萄酒整體營銷、招商引資和合作洽談活動,向葡萄酒經營商進行推介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僅2014年8月的中國河西走廊葡萄美酒節期間,我省葡萄酒生產企業就簽訂銷售合同2.5億元,比上屆節會增長169.9%。而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一屆蘭洽會期間,河西走廊9家葡萄酒企業與83家省內外葡萄酒經銷商達成購銷合作協議。美國月色美地葡萄酒公司與我省漢水·津亭葡萄酒投資管理公司正式簽約,首期投資3000萬美元在張掖臨澤建設國際酒堡項目;重慶甘肅商會、廈門優傳酒業集團分別擬在河西走廊投資建設國際酒莊集群項目。相信在省內各大葡萄酒企的不斷發展和政府的不斷扶持下,我省葡萄酒產業必將取得更大的發展,為國內葡萄酒產業新格局的形成作出特別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