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江蘇宿遷發現距今三百年古代釀酒作坊遺址

    2016-06-14 08:59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9日,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宿遷市博物館和宿城區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在對宿遷市區東大街匯金大廈建筑工地(原該市中醫院舊址)經過40多天的考古勘探,發現了一處明末清初的古釀酒作坊遺址,現場除了發現磚筑墻基、土筑墻基外,還發現了酒壇、酒壺、酒杯、酒糟等與酒有關的器物。

    宿遷中醫院舊址地下藏著一個釀酒作坊

    據考古人員介紹,這次勘探總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正式發掘了500多平方米。而新發現的明末清初時期的釀酒作坊遺址位于老中醫院建設工地中部偏南,西距東大街約70米,北距漁市口路約80米。目前遺址除了發現磚筑墻基、土筑墻基外,還發現了酒壇、酒壺、酒杯等與酒有關的器物。

    在遺址的東南角,一處深坑中整齊地排列著一排破損的酒壇,足有30多個,總長度在10米左右,破損酒壇的盡頭是磚頭砌的排水管道。現場的考古人員介紹,這些廢棄的酒壇是用來作為溝壩防水的,也算是廢物利用吧。

    300多年前的酒糟明顯可見稻殼

    在考古人員挖出的幾個探方里,六根殘存的木樁整齊地排成兩排,由于深埋在土中,原先粗大的木樁已經腐爛得只剩下很細的一部分了。現場的考古人員介紹,這些木樁是名貴的楠木,六根木樁撐起的應該是釀酒作坊的棚子,棚子的面積大約在20多平方米左右。在遺址西側的一個探方里,考古人員還發現一個圓形,土質非常黑,這個圓形的直徑在1.1米,黑色的痕跡應該是釀酒爐灶燒火遺留下來的黑灰痕跡。

    據介紹,遺址現場發現大量的酒糟。考古人員向記者展示了釀酒爐灶遺址旁邊遺留下來的酒糟——一些黑色物質,仔細一看,里面有黑色稻殼狀的東西,歷經300多年,稻殼看上去還是很明顯。“不僅有稻殼,還有高粱等作物,這些都是燒酒必備的糧食!”

    據了解,古代釀酒工藝比較簡單,首先是用蒸鍋對高粱、稻殼進行高溫蒸,然后放進發酵池,隨后再放到蒸鍋里蒸,這樣,原酒就出來了。

    新發現成了釀酒史珍貴實證

    據了解,宿遷是中國最重要的白酒產地之一,釀酒歷史十分悠久,酒文化內涵豐富。明朝著名詩人鄒輯在《詠白洋河》中寫到:“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這里的白洋河指的就是宿遷南小河口至現在洋河鎮的一條小溪。另外還有流傳至今的“史可法美酒破清兵”的傳說,這些都說明了宿遷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和美酒文化。

    考古人員表示,由于時代的變遷,那些可以見證宿遷釀酒史的痕跡已無處尋覓,這個釀酒作坊遺址的發現,不僅在宿遷是首次,就在省內也極為罕見,它為研究宿遷釀酒史,解讀宿遷酒文化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也證明了宿遷“酒都”之名名不虛傳。

      關鍵詞:酒文化 發展史 釀酒遺址  來源:中國酒志網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石河子市| 遂宁市| 无极县| 万载县| 托克逊县| 潼南县| 陵水| 孝义市| 望江县| 富裕县| 安徽省| 呈贡县| 惠水县| 通山县| 乃东县| 长海县| 满城县| 雷州市| 宁武县| 门头沟区| 佛山市| 越西县| 禄劝| 津南区| 六安市| 寿阳县| 凉山| 秦安县| 昭通市| 荃湾区| 凤城市| 元江| 屯昌县| 高密市| 宁城县| 静宁县| 报价| 庆安县| 昆山市|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