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很多餐飲酒店,經常有詢問該款產品的消費者,餐飲終端老板也不得不到處詢問,在哪里可以進到這款酒。一場供需大戲之后,洋河隨即在市場鋪貨,迅速占領了鄭州的白酒中高端市場。
在各路銷售人員積極拓展市場的同時,公司同時在央視打出廣告樹立品牌形象,為這些銷售人員的銷售提供重要的宣傳保障。據悉,銷售只有茅臺1/2的洋河,廣告費用卻與茅臺接近,血本。
這一套快而準組合拳,不負眾望地締造了“洋河速度”,主打藍色經典系列的轉型為集團獲得了短期內銷售上的巨大成功。
這也為近兩年洋河的頹勢之下肖竹青的解釋提供了重要依據。
畢竟,這幾年的嚴打與嚴管,作為消費大軍的一批核心買單人,失去了買單的機會。
一條主銷售鏈搖搖欲墜。
即使目前躋身“三甲”,“事實上,綜合來看,洋河股份行業第三的地位有些尷尬。”擠不進最高端,在次高端又被擁有極強反抗力量的省級龍頭企業搶占市場,幾乎沒有抓住行業紅利,未能在十幾年內將開拓消費者市場的路走得更遠與更堅實。
而洋河的困境,卻遠遠不止于此。
早在2010年,就有媒體報道,洋河經銷商被指惡性競爭,要求零售商不賣今世緣。
近來,洋河股份又被曝入股了酒類媒體“微酒”,引發了業界對這家白酒上市公司的質疑。“微酒”屬于國內知名酒類咨詢公司盛初咨詢旗下,盛初咨詢同時服務于山西汾酒、劍南春、五糧液等多家白酒企業,對所服務的酒類企業的人事架構、價格體系、核心策略可謂了如指掌,此外,盛初還成立了酒類B2B平臺易酒批。有分析人士指出,對于洋河而言,這意味著其實現了互聯網酒類媒體的布局,其互聯網生態再落一子。
不過,這種布局也引發了公眾的質疑:洋河入股微酒意味著洋河將能更直接、更迅速的掌握酒行業的市場情報,其他酒類企業的一些核心策略將更快的被洋河獲知,對于洋河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區域酒廠而言尤其如此。
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同時,集團內部矛盾也被逐漸激化。
2009年,洋河股份正式上市,登陸資本市場以來,企業和資產開始經歷高速的擴張。對企業來說,這當然是甘之如飴的資本之重。而對個人,這一場資本的狂歡似有“朱門酒肉臭”之嫌。在企業兩次改制前后入股的125位中高層的個人財富也因此迅速增長,成為千萬乃至億萬富豪。
但職工反映說,數千名普通職工被收回原始股權后,依然蝸居在數十平米的老式公寓樓里,平均月收入只有兩三千元,生活條件20余年未有顯著改善。十年來,陳復志和蔡孝輝一直都在堅持不懈地通過各種方式聲討和追索其原始股權,但始終未果。
曾經的功臣在被無視甚至拋棄,新鮮的血液不斷注入。所謂的裁員,也頗受質疑。
初入職的90后卻依然怨聲載道。
“很容易被不顧任何個人意愿與口頭承諾地被發配到比較偏遠的省份,離家萬里。”
“基本工資很低。”
“轉正率只有30%。”
“轉正后沒安穩幾年也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被裁員。”
……
酒精造夢,造飲酒人的夢,造制酒人的夢,甚至造一片土地的夢。
助力中國夢,這是王耀不離口的洋河抱負。
而現在,甚至沒能顧及小家之夢。
一條洋河的征途之上,大海依然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