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2 模糊標注規避責任
新京報記者日前走訪市場發現,盡管聲稱自己是年份酒,但許多產品均未在包裝上明顯標注年份,如汾酒集團出產的“青花20”、古井貢酒的“年份原裝”等,全憑銷售人員對年份進行口頭介紹。
而據報道,近年來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系列包裝標識一直在悄悄發生變化。從“古井貢酒·年份原漿X年”到后來的“古井貢酒·年份原漿X”,如今則變成了“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X”。對于其年份酒標簽變化原因及對“原漿”一詞的解釋,截至發稿古井貢酒尚未回復。
蔡學飛表示,白酒標稱“原漿”、“封藏”等字樣是為了迎合市場,因為在消費者看來,“原漿”就是不摻水的原酒。但事實上,相關協會認為“原漿”不是釀酒專業術語,也不是“原酒”的概念,“年份原漿”也非國家標準中確定的白酒工業基本術語及定義。
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近期公開表示,為完善年份酒標準體系,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年份酒聯盟和年份酒的商標已正式注冊,未來在年份酒的生產和第三方表述上需商標授權,防止一些概念再對企業產生困擾。
亂象3 生產標準五花八門
數據顯示,我國白酒企業在中食協注冊的有7000多家,其中有5000多家推出了年份酒,前100強酒企更是有八成以上推出了年份酒,整個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
盡管有如此多的年份酒,但由于缺乏統一標準,企業往往對“年份”自說自話,生產標準也是五花八門。新京報記者發現,汾酒“青花20”執行的是GB/T10781.2清香型白酒標準;口子窖“真藏實窖6年”產品執行的是GB/T 19328口子窖地理產品標準。
“我在2006年就開始接觸年份酒標準研究,12年來一直在不斷探討,今年終于要發布了。”4月18日,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公開透露,即將出臺的中國白酒年份酒標準體系要求年份酒生產需要具備以下條件:生產企業要取得中國酒業協會年份酒生產準入資格,且每批次生產量在中酒協備案;生產企業要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認證3年以上,具備年份酒生產保障體系、年份酒基酒專貯存庫,建立理化檢測實驗室和理化檢測標準,能實現年份酒產品溯源;具備年份酒感官測定資格人員,國家白酒評委不少于3人,省評委不少于5人。
不過蔡學飛認為,行業標準出臺后,年份酒行業暫時不會出現大洗牌,因為目前年份酒已不是名酒企的熱門概念,更多的是區域酒企的營銷噱頭,“未來會逐漸規范‘年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