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8日,19家上市白酒企業2017年年報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報已經全部“亮相”;與此同時,部分非上市酒企也陸續公開披露2017年成績單。而普遍上漲的業績讓行業為之一振,紛紛感嘆行業復蘇之后2017年的收獲之豐與2018開年之猛。
透過19家上市酒企年報和15家非上市酒企業績,這34家酒企在2017年交出的成績單背后透露了行業變革的哪些現象?與2016年、2015年數據對比,又呈現出哪些變化?通過梳理,算了“四筆賬”,得出四個趨勢。
01、算“四筆賬”,看年報數據得出的結果
第一筆
分類看格局:“4+3+2+8+2”頂端陣營“強者恒強”
從整體業績來看,茅臺以582.18億位列榜首,接下來依次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伴隨著瀘州老窖2017年重回百億,上市酒企中實現營收百億以上企業共有4家,50-100億有3家,30-50億有2家,10-30有8家,10億以下2家。
對比2016年,上述營收區間企業對應數分別為3家、3家、2家、9家、2家。2015年,上述對應數據分別為3家、2家、2家、8家、3家。
從數量上來看,酒企營收實現整體攀升,頂端陣營逐強。其中,最主要表現在瀘州老窖重回百億陣營,牛欄山與汾酒邁過50億關卡。
第二筆
減法看分化:280.31億與581.7億,座次差距再加劇
計算2017年,業績排行第一的茅臺與末位皇臺營收差距,已經達到581.7億元。這個極差在2016年為386.84億元,在2015年為325.55億元。如上圖所示,除了差距逐年增大之外,增速也在提升。
再將目光聚集到營收排行前四的百億陣營,雖然近三年來,排行依次為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的順序未曾變化,但整體企業間營收差距在增大。以排行前兩名的茅臺與五糧液為例,2017年營收差距為280.31億元,2016年營收差距為143.18億元,2015年營收差距為110.01億元,差距不斷增加。
第三筆
加法看集中:1608.74億和518.59億,優秀者進一步“收割”行業
將上市白酒企業營收與利潤匯總來看,2017年總營收1608.74億元,同比上漲29%;利潤總額518.59億元,同比上漲40%。2016年營收與凈利潤的漲幅分別為13%、13%。
通過對比,可以明顯發現,上市白酒企業的整體營收與利潤總額實現雙增的情況之下,增長幅度明顯高于2016年,均突破兩位數,其中利潤增幅高于營收增幅。以此可以大膽推斷,行業復蘇的大背景下,白酒上市企業產品結構梳理成效顯現,中高端產品對利潤貢獻大,上市白酒企業更“賺錢”了。
第四筆
排列組合看勢頭:74.13%和13,回歸高增長,名酒跑更快
2017年,上市酒企中營收增速兩位數以上的共有13家,最高增長74.13%,整體營收實現大幅上漲。對比2016年、2015年,營收錄得兩位數以上增長的酒企只有8家。
具體到企業,水井坊連續三年取得高速增長,在2015年與2017年均占據營收增幅榜首。皇臺則在2015、2016年連續兩年高速增長之后出現斷崖式下跌。再看全國性名酒企業,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近3年營收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茅臺營收增速相比于2015年,提高了46.37%。不難看出,上市酒企集體進入高增長階段,其中名酒企業表現尤為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