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檢驗檢疫局發布公告稱,通過對1000多份葡萄酒樣本進行分析,目前新的檢驗系統已經建立了能對全球7個主要葡萄酒產地進行區分的葡萄酒數據庫,“最快可在3天內對未知產地葡萄酒的產地屬性進行判別,準確率高達90%以上”。
據該機構介紹,由于產地的地質、氣候及緯度條件不同,葡萄酒中的碳、氫和氧穩定同位素以及礦質元素“存在顯著差異”,而該項技術基于對這些元素的分析,可以對葡萄酒產地進行判別。據悉,這是國內口岸首次對進口葡萄酒采用這類產地鑒定技術。
盡管化學成份分析已經在多國被廣泛應用于鑒別食品和飲料的真實性,這一技術在中國大陸的推廣對于打擊假冒偽劣葡萄酒將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深圳檢驗檢疫局表示,近期掛牌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深圳前海蛇口片區正在建設“深港國際酒類檢測中心”。這一新式檢驗技術將有望“進一步完善”該中心建立的互聯網進口葡萄酒溯源系統,未來消費者將可以借助這一平臺“獲悉葡萄酒真實屬性信息”。
海關信息顯示,廣東省去年共進口7620萬升葡萄酒,僅次于上海,在全國主要葡萄酒進口省區中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