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外擴張謀中國市場
洋葡萄酒的瘋狂涌入,與中國的市場潛力息息相關。對于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前景,孫健的判斷是一定會持續增長,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消費國,5年后將是第二大。
在一位葡萄酒經銷商看來,進口酒對中國葡萄酒市場早已虎視眈眈,關稅在降低、價格在降低、進入中國的進口酒國家和品牌在不斷增加。
過去5年內,進口葡萄酒總量翻了一番。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7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由3.77億升增長到7.46億升。國產葡萄酒產量逐年下滑,由2013年的117.8萬千升下滑到2017年的100.1萬千升。
在長城葡萄酒總經理李士祎看來,以前消費者會在乎是不是舶來品,現在則是在乎是不是好產品。華為一定比iPhone差嗎?
這或許是所有國產葡萄酒企業的內心聲音。孫健也提到華為,“就像華為的做法,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走出去,在國際市場上有地位了,這樣大家自然而然就認可你了。”
在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楊征建看來,以張裕為代表的國內葡萄酒企業想要分享進口葡萄酒高增長的紅利,成為全球葡萄酒集團,必須繼續加速國際化步伐。
實際上,國內葡萄酒龍頭企業早就開始出海。從2013年到2018年,張裕先后收購了法國富朗多干邑公司、西班牙愛歐公爵、法國蜜合花酒莊、智利摩獅酒莊和澳大利亞歌濃酒莊,其中的智利摩獅和澳大利亞歌濃,均為最近一年內所收購,投入資金超過3.5億元。
國內其他同行也沒閑著。去年12月6日,威龍股份(603779,SH)披露,公司募集資金投資的1.8萬畝有機釀酒葡萄種植項目變更為“澳大利亞1萬畝有機釀酒葡萄種植項目”,新項目總投資為2758.2萬澳元,折合1.39億元人民幣。
國外酒莊在進軍中國市場時,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朱丹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因為歐美市場相當疲軟,像國外的一些酒莊要進軍中國,他們也沒這個實力,要么為中國品牌代工,要么就是有人來收購他或者聯姻。”
“在全球深入布局,整合全球技術、原料、人才等資源,用世界眼光、標準做大做強中國品牌。”孫健將這種布局總結為,“以全球謀中國,以整體謀局部,如果一個品牌放在國際市場上都有相當競爭力,為什么還要害怕在國內市場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