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葡萄酒降稅進入“重點督辦程序” 專家支招國產品牌“突圍”

    2017-03-24 11:07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今年兩會,葡萄酒產業降稅再度成為熱點。

    “我們建議國家把葡萄酒納入農產品征稅范疇,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全國兩會期間,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革寧夏區委會主委張守志和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兩位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建議。

    事實上,葡萄酒產業降稅早已呼吁多年。不論是國產葡萄酒企業張裕(000869.SZ)、威龍股份(603779.SH),還是以葡萄酒為重要產業的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多次在公開場合振臂疾呼。

    3月1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發布的全國兩會公開信息獲悉,包括葡萄酒、白酒在內降低消費稅的相關建議已經納入重點建議,將進入重點督辦程序。

    如何提升國產葡萄酒的競爭力?在進口葡萄酒保持雙位數增長的態勢下,今年中國酒業協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召開的相關座談會上,中酒協秘書長宋書玉表示,除了需要政府相關政策扶持外,中國葡萄酒應該找出自己的表達方式,根據中國人一桌菜一起吃的消費習慣,研究中國葡萄酒的消費文化。

    另外,在試酒師、品酒師人才培育上,中國人應該建立自己的培育體系。

    漫長降稅路

    張守志說,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均把葡萄酒作為農產品,給予多種農業補貼及優惠稅收政策,而我國將葡萄酒作為工業產品,征收1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7%的附加稅以及25%的所得稅。“按現行稅率計算,每銷售一瓶價格為150元的國產葡萄酒,僅消費稅和增值稅就達37元左右,約占售價的25%,這還不包括附加稅和企業所得稅。”

    2月26日,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局副局長張旭在葡界論壇上說,所有稅種加完,葡萄酒產業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環節所繳納的稅負約占銷售收入的30%。

    張旭表示,在中國,除了葡萄酒生產企業稅負過重,還存在門檻高,審批程序繁瑣:要想進入葡萄酒生產環節,先要滿足工信部的行業準入條件,然后才能取得食藥總局頒發的葡萄酒企業生產許可證。準入門檻還硬性規定了一些不必要的建設內容,增加企業投資成本;國產葡萄園的土地多為集體所有,企業采取租賃居多,這和國外自有土地也大有不同。

    “智利、新西蘭、澳大利亞等葡萄酒主產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即將全部實現葡萄酒進口‘零關稅’,同時葡萄酒主產國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促銷推廣力度,客觀上擠占了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導致國產葡萄酒在與進口葡萄酒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朱奕龍委員說。

    張守志委員表示,葡萄酒稅率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綠色發展等多個方面。尤其是在西部,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和支柱產業。以寧夏為例,目前已建成酒莊180個,年產釀酒葡萄20萬噸以上、葡萄酒1億瓶,綜合產值達166億元,為7.5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帶動5萬戶、10萬名生態移民增加收入。

    為此,張守志、朱奕龍委員建議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委深入調查研究,參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做法,將我國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取消10%的消費稅,把17%的增值稅稅率降到13%,給予葡萄酒產業發展更多扶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葡萄酒消費稅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最早下發于2006年,其中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托加工、進口葡萄酒的單位和個人,為葡萄酒消費稅納稅人。葡萄酒消費稅適用“酒”稅目下設的“其他酒”子目。

    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修訂了《葡萄酒消費稅管理辦法(試行)》,取消了對葡萄酒消費稅實行憑《葡萄酒購貨證明單》退稅的審批管理方式,改以抵扣辦法解決葡萄酒消費稅重復征稅問題。其中第四條:“納稅人從葡萄酒生產企業購進、進口葡萄酒連續生產應稅葡萄酒的,準予從葡萄酒消費稅應納稅額中扣除所耗用應稅葡萄酒已納消費稅稅款。”從而減輕了辦稅負擔并提高了辦稅效率。

    關鍵詞:國產葡萄酒 消費稅 轉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文靜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致| 松潘县| 南昌县| 克拉玛依市| 博罗县| 房山区| 田东县| 黄石市| 南康市| 桃源县| 蚌埠市| 太仓市| 安新县| 丰都县| 玉门市| 丽江市| 霸州市| 新竹市| 门源| 通道| 垣曲县| 普兰店市| 米泉市| 察雅县| 福建省| 闻喜县| 北海市| 宁远县| 安新县| 革吉县| 松溪县| 浏阳市| 宾川县| 诸暨市| 东平县| 同心县| 东乡县| 曲阜市| 东乡县| 宣城市|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