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貴州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周仕飛,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國家酒檢中心酒類感官鑒評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酒檢中心白酒鑒評組組長鐘杰,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冉昌賢,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友平,貴州金沙酒業集團董事長董兵,1919酒類連鎖董事長楊陵江,酒仙網總裁賈婧峰,酒便利總經理張立,歌德盈香董事長劉曉偉,北京華龍酒業總經理翟山,酒立方總經理陳春敬,河南省五洲國酒行董事長蔣文,貴州省政府白酒產業顧問、中國醬酒專業研究者、營銷咨詢專家、左右腦策略咨詢機構總經理權圖等大佬在第二屆醬酒年會上相聚,關于2015年醬酒的相關數據也被傳出。
酒類營銷要進入4.0模式
宋書玉表示,白酒價格帶持續受壓,消費增長壓力,產能壓力持續加強,酒類流通體系變革聚集,其他飲料酒沖擊波正在匯集,個性化、多元化消費潮流涌動等等, 市場秩序亂,競爭不公平沒有緩解。白酒產業的深度調整依然是進行時。“破局的時代已經來到。”他呼吁行業要認清產業發展形勢,分析新常態,適應新常態,企業發展戰略、增長方式必須做出轉變,酒類營銷要進入4.0模式,而白酒企業最大的機會或許會是在“關注消費者體驗”上。“誰能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哪些經銷商能夠更好的和廠家一起為消費者通過更好的服務,那么未來的酒類市場一定是屬于他們。”
貴州全省2015年規模以上白酒產量42.8萬千升
周仕飛宣布,2015年,貴州全年全省規模以上白酒產量完成42.8萬千升,是“十一五”末的2.6倍;完成工業總產值757億元,是“十一五”末的3.7 倍;完成工業增加值662億元,“十一五”末的4.34倍,占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8.6%,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9.4%。為“十二五”順利收官劃下了句號,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指出,貴州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路徑選擇。新常態下,貴州更加注重產業優化布局,充分發揮赤水河流域資源優勢和核心產區優勢,大力推進白酒產業集聚化、特色化、規范化發展,加快建設全國醬香型白酒釀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更加注重產品開發,把品質作為企業生命線,引導企業既做“名酒”,也做“民酒”,同時也做“大健康”,開發多元化、精細化產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更加注重營銷創新,以大數據為支撐,鼓勵和支持白酒企業運用“互聯網+ ”手段和平臺,創新營銷方式,豐富營銷體驗,努力提升營銷服務水平。
2015 年,貴州與天貓網、京東網、酒仙網、1919組建了貴州白酒電商產業聯盟,與滴滴出行集團開展了“喝貴州白酒、送滴滴代駕”為主題的營銷合作,共同探尋 “互聯網+ ”白酒產業的“藍海”,共同推進“互聯網+ ”白酒產業創新發展,把合作交流的道路走得更寬、更廣、更有成效。
酒類流通百億巨頭很快會出現
權圖在《中國醬酒產業2015-2016年度報告》主題演講中指出,在互聯網影響下,流通領域受到最大沖擊,新的流通格局正在快速形成,酒類流通進百億巨頭很快會出現,而互聯網將成為彎道超車的戰略性機會。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醬酒的基本產能在35—40萬千升左右,約占中國白酒的3%,銷售收入約為500億元,產業利潤約在200億元。而貴州白酒則在快速實現產區集中,產業基本集中在以茅臺、金沙、習酒、董酒為主的黔北品牌,以茅臺為代表的貴州企業形成了十年左右的產業優勢。
金沙2015年完成銷售25.3億元,同比增長11%
董兵宣布,金沙2015年完成生產1.95萬噸,全年完成銷售25.3億元,同比增長11%,進一步夯實了金沙作為貴州第二大酒業集團的產業地位。
據悉,在2016年,金沙將有十大方面的新舉措。第一,在業已與1919、五州國酒行達成戰略合作的基礎上,陸續與歌德盈香、華龍酒業、酒立方、酒便利等連鎖新酒商展開合作。第二,分別與滴滴代駕、周黑鴨、良品鋪子等業外機構展開跨界合作。第三,與德忠資本聯合對高端酒摘要進行眾籌方面的合作。第四,開發金沙高端禮品酒,實現美景、美人、美酒的融合,進一步升級產品。第五,實現金沙與消費者和用戶的對接。第六,依托金沙年產醬酒2萬噸、庫存基酒4萬噸的基礎,打造中國純糧原酒基地。第七,與重慶火鍋集團合作,打造中國白酒第十三種香型白酒——火鍋香。第八,積極擁抱農村電商市場,發揮金沙的民酒基因,提升民酒實力。第九,打造貴州本土酒類連鎖“貴州一號酒類直供”,做好大數據。第十,持續投入民生公益,開展啟動第三季“金沙回沙,接老鄉回家”等更多公益活動。
對于金沙為什么能夠逆向上揚,能在寒冬中迎來春天這一問題,翟山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是因為金沙敏銳的洞察到了消費者的心理:“目標非常明確——做中國大眾醬酒領導品牌,找準了出路,找準了位置!”他還總結了金沙的“三高、三低、三好”。他表示,金沙在高效率、高科技、高品質、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好創新、好服務、好體驗方面走在了行業前面,而未來五到十年,酒行業要全面實現線下與線上、上游與下游、產品與服務三個融合才有出路。